俺趁没有工作,没有车子在家吃老本的时间简单分享下大家常见的各种小家电产品。 首先说下澳洲买的产品和国内带来的产品的差别,最大在于电压,国内小家电设计多数是220V,澳洲电压240V,不要小看仅仅差20V,但是对于有发热元件的产品来说功率相差20%。比如1000W的国内标准的电饭锅,在这里用实际功率是1200W,电费是其实,最要命还是发热元件,会缩短寿命;对于频繁通、断的产品来说更是考验,像电磁炉等。 涂层,通常较不粘涂料,现在市面的锅、盘、盆、炒锅等都大量使用,咱们也早有所闻,涂层有害,可以自己搜索;一般来说不粘涂层厚度是40UM,自动化的生产线预热后喷涂2次,有些3次,然后经过380~420度高温烧结,通常都要做附着力测试,证明一般情况使用不会整块脱落、不轻易洗掉。当然日久天长迟早都会抹掉,这叫水滴石穿。不建议高温情况下用,尤其炒锅,热油都在250度左右,有时还干烧温度炒锅350度以上会损坏涂层。 1、电饭锅,在大卖场的产品都是很简单的产品,倒不是很贵,都是咱们80年代用的,所谓好的就很多人趋向的TIGER牌。实际上电饭锅软硬件技术综合来说还是日韩,俺们国内的很多技术都是后来山寨后改进的。同样的米不同的电饭锅煮就有不同结果,关键在于结构、内胆和程序; 结构方面,全包围(也叫方煲)比较上揭盖的好很多,上中下3处可以加热(叫三维加热)的又比仅仅在底部有发热盘的好; 内胆,现在的材料通常都是铝合金(俺见过也有不锈钢的),厚度越厚越好,要是不理解的话想想古人的蒸饭的钵都是很厚的陶瓷,日本国内用的大部分电饭锅内胆都是很厚的,4MM,甚至有5MM的,大陆现在多数都是2MM下差可能是1.8MM;厚底,受热后整体发散热均匀,有效帮助煮透大部分的米粒。 程序方面,电脑程序的比机械的好,电脑式的又有分别,一般人很难区分,有些厂家省钱省力就只有一段程序,煮饭到跳到保温就这么简单,有些设计比较好的,是有个温水泡米的时间(使用者不需要自己加温水);有微压力的比没有的好很多,所谓的微压力比电压力锅的压力小,比明火压力锅更小,大约在20KPA以下。 (俺们在国内做了比较实验,韩国某牌子的电压力饭锅比国内绝大部分的电饭锅煮的饭好很多,就是拿普通大众米煮出来就很香、剔透、有弹性、很有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