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宝同学越长越大,那个几头牛拉不回来的倔脾气也越来越大。碰到他不高兴的时候,他就会跟你倔上,如果你说:“你不要怎样怎样”,他就说:“我就要这样这样”;如果你说:“你应该怎样怎样”,他就会说:“我就不这样这样”。 前两天,看他总是抢姐姐的手表,就给他也买了一块。他拿着手表玩得开心,玩着玩着就下了道,直接把手表带伸到了水龙头下面“洗澡”。我连忙阻止他说:“不能把手表放到水里的,会坏的哟”。他不高兴了:“我就是要把手表放到水里”。我也不高兴了,继续教育道:“那样新买的手表会坏,你就是败家孩子了,不能当败家孩子!”。其实我知道他根本不明白“败家孩子”是什么意思,所以故意拿个新词出来镇他。谁知小宝毫不含糊,尽管末尾四个字说得含混不清,表情还是一脸严肃:“我就是要当败家孩子”。我想笑不敢笑,再次重申:“不能当败家孩子,败家孩子谁都不喜欢”。小宝仍然斩钉截铁地坚持:“我就要做败家孩子”,这次已经基本吐字清晰了,而且目光炯炯地盯着我,做好了继续战斗的准备。我无奈,知道越教育越叛逆,于是不再理他。他见战斗顺利结束,就拿过放在一边的饼干盒打算吃饼干。我的气还没消,对他说:“败家孩子不能吃饼干”。谁知这次出乎我的意料,小宝没有说:“我就是要吃饼干”,而是明显有点犹豫,可能是对“败家孩子”这个新词还有有点拿不准,他看着我,又看看饼干,不知如何抉择。我眼见有机可乘,连忙趁热打铁兼混淆视听:“你不能吃饼干哦,吃了你就不是败家孩子了”。以小宝不到四岁的智力,总算被我这似是而非的逻辑给彻底混淆了,再加上饼干的巨大诱惑,他终于放弃了随时准备反戈一击的努力,拿了饼干放到嘴里默默吃了起来,心里可能还在暗自琢磨。一会儿,爸爸过来带小宝去玩,他还没忘了这茬儿,嘟着小嘴满心委屈地用手指着我对爸爸抱怨:“她说我吃了饼干就不是败家孩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