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多的陕北信天游中,我们都能听出男欢女爱的词义,有点甚至有露骨的情爱描写,其中又有些信天游唱的是公公和媳妇之间的“龌龊”事,而且长期流传,经久不衰。 所谓大俗及大雅,龌龊也许只是表面,骨子里却又多少无奈。古时秦地连年征战,少小离家老大回,甚至马革裹尸,白骨葬他乡,人口急剧减少,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正所谓肥水不留外人田,甚至受当时游牧民族的风俗影响,子亡则媳归公,父忘则母归子,女人就像牛马一样的私人财产,主人不在了,她们就象遗产一样由最亲近之人代为“管理”。因此公公上了媳妇的床的扒灰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了。下面这首信天游讲的比较有意思,公媳两个人耐不住寂寞,日久生情,终于走到了一起。 ??正月里来哟闹新年 ??儿媳妇给公公来拜年 ??公公拉拉住儿媳妇的手 ??扯扯拉拉亲一个口 ?? ??三月里来哟桃花开 ??儿媳妇穿上洋缎鞋 ??红绸子裤来绿丝带 ??再问公公爱不爱 ?? ??五月里来哟五端阳 ??糯米糕子包沙糖 ??白糖黑糖雪花糖 ??还不如公公好心肠 ?? ??七月里来哟秋风凉 ??儿媳妇给公公补裤裆 ??裤裆烂了个大窟窿 ??露出一杆毛毛枪 ?? ??九月里来哟菊花开 ??公公坐在儿媳妇怀 ??双手拉开丝裤带 ??十回八回尽管来 ?? ??隆冬季节飘雪花 ??儿媳妇代公公攒银钱 ??攒下银钱割猪肉 ??好和公公过新年 北方管这种行为叫扒灰,至于为什么叫扒灰,而不叫其它什么的,经google发现两种解释: 其一说:扒灰要弯腰跪在地上,这样就把膝盖弄脏了。膝媳同音,脏了膝盖,隐义是脏了媳妇。 还有一种说法是:庙里烧香的炉子里,焚烧的锡箔比较多,时间长了,形成了大块,和尚们就扒出来卖钱用。后来庙旁的人知道后,也来炉子里偷锡。因为锡媳同音,就引申为老公公偷儿媳的隐语。 扒灰流传历史悠久,传说北宋的王安石是第一个被戴上扒灰帽子的,说是他的儿子是个傻子死得早,儿媳妇很漂亮,王安石的老婆也死了,于是王安石就在家里的香炉里埋了一首情诗,儿媳在上香时发现了,也和诗一首埋在香炉里。于是两人走在了一起。 另清人有一个《吴下谚联》,是另一种说法,好像就是这个谣言的源头:王安石儿子死后,他给儿媳在后院另盖了一个房子居住,可能是担心儿媳红杏出墙,经常去监视,儿媳误会了,在墙上题诗说:风流不落别人家。王安石见到后,用指甲把这句诗给扣掉了。因为是石灰墙,所以说是扒灰。其实,这种事情,都是想当然罢了。 下面这个说法也挺有意思,说有一次王安石走过儿媳的房间,看见儿媳睡在透明纱帐的床上,眼球不由得为之而发光。王安石毕竟是诗人,于是在充满灰尘的墙上写了一句:“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的差。”写完后躲在一旁观察儿媳的动静。儿媳看到公公在外面鬼鬼祟祟的,于是出来看公公在墙上写了什么,一看到公公留下这样的词句,当即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于是在公公的诗句后续上了一句:“愿借公公弹一曲,尤留风水在吾家。”王安石看见儿媳的话后,正在暗自高兴,没想到这时儿子出现了,于是赶紧用袖子去擦拭墙上的字迹。儿子奇怪,问老父在做什么,王安石说,在扒灰。又专家考证说,扒灰一词不是出于王安石,而是出自大学士苏东坡先生,但是故事情节大同小异。 (由此看北宋扒灰还挺多的哈。) 到了清代的《红楼梦》里焦大骂贾府“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是一例,秦可卿之死就是公公贾珍扒灰的造成的恶果。 [ 本帖最后由 dfg 于 2007-9-17 14:1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