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洗澡>有感 如果说<围城>象一件华丽的彩衣,流光四溢的话,杨絳先生的<洗澡>则象一件家常的精工细作的蓝布制服,但是,别忘了,这蓝布制服下面罩着的也是华丽的织锦彩衣,“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这正是<洗澡>这部小说让我感动不已的地方。 ![]() ![]() 书中前言写道: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 每次随便打开书中一页,书中的人物便栩栩如生地向你走来,姚宓、许彦成、杜丽琳、朱千里、宛英等等,说着让你再熟悉不过的话,然而正是这看似普通的语言,使书中的人物一个个立体丰满起来,读着读着,你会突然诧异道:“咦, 这不是我们单位的***吗?”或者会心一笑,“这象是我同学**”。杨絳先生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就隐藏在其中了。 书中众生相:余楠的圆滑世故、工于心计;许彦成的书生气十足;姚宓的不卑不亢以及故作成熟的外表下的活泼聪明;大河马的蛮横霸道和无知;朱千里的不合潮流与好色;宛英的淳朴善良而又小有心机,许老太太的愚昧和骄横等等不一而足。其实中国知识分子是多么可爱的一个群体呀,国之栋梁呀,可惜。。。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小说,我一直诧异怎么没人来拍一部电视剧,那该多么精彩呀;却又暗暗庆幸,幸亏尚未被拍成电视剧,万一象金庸小说一样,被电视制作人糟蹋了岂不可惜。 我言语晦涩,难以描述本小说之一斑,还是请大家讨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