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 关于例检和医院 一转眼已经7月了, 我的牙牙已经由一个胎芽长成了一个胎儿, 在此过程中, 曾经做过的检查有一月一次的例检, 和一些大的检查. 为了给后面更多同志提供方便, 我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自己看医生的经验. 一些当时没有做好的地方, 也要记录一下, 以供改善. 首先, 准备怀孕前, 并不能不负责任地想开工就开工. 为了宝宝的健康, 爸爸妈妈最好先做一个检查, 尤其是妈妈, 一定要去验个血, 因为这样才能知道身体里面是否缺少什么物质, 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 比如铁, 叶酸(可以提前三个月就开始补充), 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其次要看看身体是否对一些常见的对宝宝有害的传染病具有抗体, 比如德国麻疹, 这个病对成人无明显害处, 但对胎儿有致畸的危险, 所以要注意注意! 但是因为有些疫苗打了以后是不能马上有宝宝的, 要等一至几个月时间, 所以就成了要提前完成的任务, 早打早抗, 不要影响制造宝宝的进程; 最后, 还要看看本身有没有血液疾病, 如果有问题的话, 要先治疗, 才可以进行后面的神圣工作. 说到医院的选择, 简单来讲有公立和私立两种. 公立的可能就是象现在我们在国内看病的医院那样, 医生少病人多, 要等要排对, 不知道等医生啥时候有空才能看上的那种. 而且我的GP说, 在公立生孩子, 是不能挑选接生的医生的, 在这点上, 完全要靠碰运气,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医生, 当然可以偷笑了, 但也有可能是来了不久的, 甚至是实习医生, 那到时候嚎啕大哭也是没有用的. 不过我想, 在澳大利亚这个人命还算蛮值钱的国家, 基本的安全应该还是有保证的, 大不了就是痛苦时间长短和万一要开刀, 刀口缝合的是否美观而已, 而且在公立生, 最大的好处就是: 当当当当! 完全不用付钱! 连伙食费都全包, 要想充分体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就一定要去公立生! 另一个选择是私立. 产前的例检, 是在私人执业的医生那里做, 最后的生产也是在私立医院.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可以有选择的找一个好的医生(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碰运气, 除非你是已经生过数个的经验型妈妈), 但不管怎么说, 至少每次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医生, 从心理上来说会更多地产生信赖感, 而且他也可以对你的身体状况, 一路走过来的情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你的病历也有一个系统的掌握程度, 这些都为艰巨的最后一刻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不至于帮你接生的是一个陌生的医生, 他可能连你前面发生过些什么状况都不是非常了解(要视乎他繁忙的程度). 看私立的医生, 我每次都是约好时间, 基本上去了都不用等太久, 除非他有突发手术 要处理, 那么他的秘书会提前打电话通知给我, 把约见的时间推迟一点. 一般情况下, 他都会很耐心的回答我的疑问, 尤其是象我这种喜欢自己先做足功课, 带着小本本去问问题的妈妈来说, 是很需要的. 另外, 还有一个语言的问题. 虽然对某些牛人来说, 在各个方面都可以用英语自如地交流, 但我个人觉得, 产科这么专业和深奥的领域, 中文更加可以让我无所畏惧地提问, 理解和学习. 在公立医院里, 一切都已经是免费了, 当然不可能再好到连医生的语种都可以选择, 毕竟免费的资源是很有限的. 但因为私立的医生本来就是自己选择的, 所以有更加多的余地. 我的医生是一个中文讲的扭来扭去的半洋鬼子, 而且只会广东话, 不会国语的, 不过还是比纯英文的好很多, 要知道, 那些难解的名词, 就连中文也是未必能弄懂的呀. 所以我个人认为, 这个时候, 在语言上太过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产前的检查并不是一个锻炼和显示语言的时刻, 而是一个了解你自己和你的宝宝的机会, 要挑选更容易交流的医生, 是很必要很重要的. 关于私立的费用, 首先, 不同的私人诊所收费是不太一样的, 比如我的医生, 第一次约见, 要AUD120大圆, 然后每次AUD65, 大概也可以报销30块左右而已, 这个是从MEDICARE报销回来的,跟保险没有关系.但 最后生的时候的医院的费用, 包括住院几天的食宿,都是由保险公司COVER. 如果已经买了私人保险, 要视乎不同的保险公司和所保的级别来决定哪些可以从保险公司报销回来, 和报销多少回来.我买的是NIB最高的那种, 最后住了5天出院的时候,付了大概500大圆不到,包括我老公陪了一个晚上的住宿费用,这个是不能报销的.一般保险公司规定, 从开始买保到需要报销产房费用, 中间需要有一个等候期, 我买的公司要等十三个月, 也就是我去年11月买的, 要到今年12月, 才可以报销产房的相关费用, 否则时间不够, 是要全权自理的. 所以呀, 牙牙真是算着时间来的, 如果预产期准的话, 那真是没有浪费妈妈的保险. 不过牙牙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不要提前报道, 要不然, 妈妈的票票就呜呜呜拉, 要从牙牙的玩具费里扣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