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老爸老妈 查看内容

【养儿防老征文】养儿防老——中国古老的传统话题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碰撞

2012-4-21 19:49| 发布者: Alco | 查看: 3995| 原文链接

出去旅游,来晚了,没了前十几名,没关系,那也参加,因为征文题目很好,所以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切磋了。

        由 『无翼而飞』版主发起串版征文,活动很是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澳洲的新足迹提出并发起,就更加彰显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寓意了。如文规中所说,“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养儿防老的意义也在不

断的随之改变...,的确,不但对于“儿”的解释有了很大的改变,就“养儿防老”这个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礼教之一,也是随着社会的

发展变迁和文明进步,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以及人们的年龄段不同,有着不同解释。在这个古老的话题上,40、50、60、70、80还是90后,都

会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认识和解释。

        那么,“养儿防老”到底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延续,还是现代社会某些人认为的一种“陋习”,恐怕很难隔断历史发展延续,就其

某个社会发展阶段来论述是美德还是“陋习”,同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年龄层段、不同的角度,都能给出不同的回答。

        远了不说,在旧中国30--40年代,那时候的“养儿防老”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后,就是说要有儿子,有传宗接代和接续香火的。“养儿

防老”是让儿子为老子尽孝心,要为老子“养老送终”,但是前提必须要有儿子,如果没有儿子就是“绝后”了,也就谈不上尽孝心了。因此

在30--40年代,在“养儿防老”尽孝心的古老话题上,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首先强调要有后,有儿子才能尽孝,因此,“养儿防

老”也就在其中了。

        到了50--60年代,社会发展了,人们文明了进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国大地上朴实劳动人民的思想受到了彻底的冲刷

和洗涤,把“养儿防老”的命题毫不犹豫的改成“养儿防修不妨老”了。简单说养儿子是为了防止“修正主义”,似乎让中国人的子子孙孙都

要与“修正主义”祖祖辈辈的打下去,那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运动”,父子之间因两派翻脸;婆媳因观点而吵架,那时候的口号就是“斗私

批修,谁要是复古,就是复辟修正主义”,所以“养儿防老”也只能改变成“养儿防修”了。

        八十年代中末期,儿子的性质变了,似乎“养儿防老”这个古老的话题真空了,都知道“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因此只能生一个,

不管是儿子还是姑娘,“养儿防老”的重任从形式上看都落到他们的身上了,但是随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里关于“养儿

防老”的话题越来越淡忘了,在农村好像还很重,城市里越来越很少有人提了,什么儿子姑娘的,基本国策要求就只准备有一个,所以不管是

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健康就好,那时候“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

现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今天在提“养儿防老”这个话题,似乎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碰撞了。作为50初的,有时候也

问一问,有儿子的都不知道怎么“防老”,像我这“绝后”了的,还怎么想有儿子防老呢?再说,今天的中国社会,“养儿防老”怎么防?用

什么办法防?问问那些有儿子的知道了。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抱怨,而是社会文明进步后,孩子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长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紧张的工作、多彩的生活,如果有不是一般的经济积累,在老人晚年的时候能送进一个好的养老院,作

为老人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今天再说这个“养儿防老”,已经不是过去的意义了,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社会福利问题逐渐被上层建筑所认识,随着国内

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社会的养老院、敬老院等不断增多而且逐步完善,老年人的养老意识和养老重心,已经逐渐从过去的“养儿防老”,转

变到今后的社会养上来;二是孩子们的心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已经逐渐淡薄了,取而代之的也是转向社会福利,在这方面老人和子女们

的想法是一样的,作为老人在晚年的时候不愿意拖累子女,希望能进入一个好的养老院老有所养,只是祈盼子女们经常来看看,以满足精神上

的慰藉,作为“养儿防老”意识淡薄的子女,也是想让老人在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养老院所安定晚年,并能够经常去看望,以尽孝心。两拍

即合,“养儿防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除此之外还能让子女们做什么呢?

        回头再看看“养儿防老”这个话题,在中国都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在澳洲的中国人难道现在还推崇“养儿防老”吗?所以说这是“

中国古老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碰撞”

        想必『无翼而飞』版主发起串版征文的目的不是简单单的听一听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角度观点和看法吧,是在唤醒子女们“子欲孝而父

静待”的一番孝心吧,好题呀。赞、赞、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