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道,许多朝代的思想家皆提出“孝为先”的主张。其中尤以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最为著名,其对孝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孔子等大儒。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孟子·离娄上》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这是很多现代人理解的意思(me,too=。=)然而,孟子所表达的意思并非如此: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辈职责为大。在几千年孝道思想的影响和当今法律的规定下,赡养老人便成为后辈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而养儿意为防老。 本帖不是讨论“养儿防老”这一观念的是非对错落伍与否,而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聊聊目前国内养儿防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先说说什么是养儿防老。出自宋朝陈元靓的《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透着一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有木有!当然,儿女并不是为养老而生的工具!生儿育女为何?共享天伦之乐也。从宝贝哇的一声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喊爸爸妈妈、小学考试零蛋、中学早恋、大学旷课、痛骂老板,我们见证和陪伴了孩子们的数十载人生,时光如梭我们逐渐老去,养老问题随之出现。我们不仅仅为了防老而养儿,心灵的享受和美满的家庭才是最珍贵的。 养儿防老有没有必要呢 ?想象一下,如果你膝下无子嗣:老了,没孙子可抱;病了,没人送你去医院;老伴去了,连个亲近的人都没了。即使现代思想再前卫,物质生活再富足,没有人忍受得了这种内心的折磨吧!人老了,吃不了多少,花不了多少,缺少的是心理上的满足。 那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对“养儿防老”产生了些许反感甚至嗤之以鼻呢?举个例子,以孩子的角度。19岁李雷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顺利留在北京工作(北京户口,月薪6000元)后与韩梅梅组建家庭,欲买80平米房150万,爸妈用所有积蓄垫付45万首付,剩下贷款李雷和韩梅梅共同承担,月供7000元。20年后,房款还清,此时李雷43岁,儿子18岁,爸妈65岁以上。刚刚摆脱房奴身份的李雷面临的新问题有: 1、20年的月供+日常开销,家里存款不多。 2、儿子马上读大学,学费+生活费亟需解决。 3、爸妈一生的积蓄砸在了首付上,目前仅靠养老金生活,且想与李雷一家一块生活,安享晚年。80平米的房子5口人住,怎么住?再买套房子,are you kidding?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第三个问题,也是现在年轻人恐“养老”的问题所在。爸妈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成才,人老了怕孤单,想和孩子一块住都成了奢望。 养儿防老为何变成了荒诞之谈?高房价绑架的不是年轻人的梦想,而是三代人的! 1、爸妈这一代:用来养老的钱变成了儿子的首付。 2、李雷这一代:用来品味生活的钱变成了月供。 3、李雷儿子这一代:重复李雷的一生。 。。。 PS:首次发帖,请大家多多支持! 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此贴献给在墨尔本的姐姐、姐夫和小外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