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对"家庭"的概念截然不同,西人的"family"单指配偶及子女,孩子满16/18岁,便独立,或外出独居,或经济自足,所以澳洲买房常见down size,父母年老后,孩子没有义务,也没有意识去赡养,所以出现各个区如火如荼的aged care,在人口稀少的澳洲,算相当多的;而华人的"家族"包涵范围更广,是包括父母和亲戚的,这是五千年文化的沉淀与结晶,东方道德理念,影响深远的督促人们赡养老人,和尊老爱幼一样,算是传统美德的精华。 我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谈不上中流砥柱,因为爸妈生活尚且独立,不管金钱还是精力,我还未付出,但是为爸妈养老的计划,已经在讨论和实施中。我这一代,是第一代移民,即要努力生存,实现梦想,又要兼顾家人,小的可以走一步算一步,儿孙自有儿孙福,老的就得从长计议,仔细筹划,压力虽大,态度要积极乐观。养儿防老的话题,具体地说,从三方面考虑: 从爸妈的角度,养老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爸妈的想法肯定和我们有差异,他们有他们的担忧,他们有他们的习惯,我能做的只是提供选择,给他们分析各种情况的利弊,无论他们作怎样的决定,最后都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件大事,大家商量着办,另一半的想法必须顾及,双方的长辈一视同仁,家和万事兴。我相信,身心的轻松愉快比物质的富足对健康的作用更重要。 从自己的角度,养老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在养育我的孩子时,喂饭会觉得颇有成就,换片片不嫌脏也不嫌臭,洗澡更是乐在其中。身为家长后,才感受到父母当年抚育我们的无比艰辛和无私奉献,才能体会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深刻含义,那时物质缺乏,并且一周六天上班制。可怜天下父母心,想想父母对孩子不求回报的爱,想想他们在我们小时候的尽心呵护,又在我们成家后的发挥余热,赡养父母,责无旁贷。 从子女的角度,养老对她不作过度奢求。我的ABC下一代,在双重思想熏陶下成长,尽管我坚持与她说中文,也鼓励她接触中国文化,毕竟个人力量与社会环境相比,微不足道,哪种影响更大不难判断。自己的老年,打算投奔老人院。对她的要求,只是病的时候,看看我,有空陪说会儿话,就知足了。至于给我养老,全当中大奖,不抱希望。有之,感动,无之,淡然。谁叫水往低处流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