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都是打“苦”日子过来的,生存能力毋庸置疑,动手能力也是一个赛一个。 不过由于改革开放后,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有点什么活,拿外面做去, 花不了几个钱,所以很多过去自己动手干的,也都免了,日子过的舒心加安心。 可是如果移民去澳洲,在这块新的土地上,生活也是新的模式。 想吃什么,未必买的到,买得到的,未必是过去记忆中的味道。 如果你的中国胃很顽固,你对某些食品有特殊的偏好,那么,就早做准备吧,国内原材料相对便宜,买来学着做。 一次不成功,两次,反正现在花的是人们币,不用担心X6。 (我现在买东西,心里就喊便宜,10元一斤的草莓,心里马上算成20元一公斤,除六,和3块多澳币,便宜。) 咱们论坛里有个美食版,那里有各路高手,集天南海北之大成。 得意哪个口味,就学哪个,为了将来不亏自己这张嘴,满足自己的胃,先把自己培养成厨师。 澳洲人工贵,改裤脚,钉扣子,小来小去的缝缝补补,恐怕都要自己动手了。 在国内,这个很简单了,拿出去,找个小店,几下人家就帮助弄好了,几块钱人们币的事儿,小事。 可是到了澳洲,让你自己出钱去改裤脚,你可能会舍不得了,会心疼。 那么简单的针线活,就要学起来了,过去会的,也要把自己的手艺,拾掇拾掇,重新操起旧业。 针头线脑的,小工具,国内即便宜,东西又全,置办几样自己用的顺手的,先把自己培养成裁缝。 会理发吗?澳洲理个发不便宜,你愿意花那个钱吗? 老头老太太,如果不是很讲究,很挑剔的,就自己动手理发吧,即丰富了生活,加强了感情,也省了money,捂住了钱袋子。 国内理发小店满街都是,没事看看别人怎么理发,买个电推子,打薄剪子,理发剪子,小木梳,花不了几个钱。 现在就开始动手吧,老两口互相剪发,先把自己培养成理发师。 螺丝刀(平头、十字花),钳子(尖嘴,普通),斧子,锤子,等等常用工具会用吗? 螺丝钉,螺母、螺栓、垫片、小木楔子、角铁、弹簧、等常用连接件、紧固件会用吗? 水龙头自己会换吗?柜橱门窗松紧会调吗?家庭平日的日常维护保养,这类小活,其实即使是不出国,也还是要知道的。 这方面虽然有些老妈能胜任,但更多的,可能老爸更擅长些,不管谁会吧,还是要有人会才好,生活才更方便、更容易些。 出国前掌握一些机械、水暖常识,把自己培养成万能修理工。 灯泡、镇流器会换吗?插座、开关自己会安装吗?验电笔,电流表知道怎么用吗?用电常识了解多少? 遇到电源故障,首先要切断电源,无论做任何修理,请不要带电作业。 修理电器的时候,最好有专人看着断电后的总闸开关,防止被人误合闸!先把自己培养成电工。 对澳洲的生活不要有太高的期望,蓝天白云是好,但蓝天白云的下面,日子还是比较闷的。 如果你特别喜欢吃小青菜,或者吃辣椒,又或者中国顶花带刺的嫩黄瓜,那么可以尝试自己种。 只要你有兴趣,子女家也有一小块地,甚或就种在大箱子里。 喜欢花草的,在澳洲更是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澳洲人的院子一般都打理的很漂亮,可以随时观摩学习。 给自己找点活干,让自己动起来,培养自己的爱好,就不会感觉生活闷了。 如果你爱这个,那现在就可以研究,如何做个好“农民”,如何做个好花匠了。 语言到底重要不?老爸老妈需要学英语吗?这个见仁见智了,不可强求。 我的观点是,还是学点好,有人说买东西,你就看就好了。 买肉你总认识吧,买水果苹果梨还是分的清吧,买菜萝卜青菜各长各的样儿不是,这个不好搞混的。 我自认会点英语,一般的情况还真没感觉太受憋,但有一天,我发现不灵光了。 那天药店打折,打多少呢,50%,力度空前,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连维生素都打五折。 得到信儿后,马上和老公杀过去,(儿子上班,我们自由活动)。 我们要买Swisse这个牌子的50+的维生素,有男用和女用的,(分很多年龄段的,50+适合我们)。 进了药店,我还想看看有没有其它适合我的,毕竟打这么大折扣。 老公在里面转了一小会儿,就挑到了对脂肪肝有利的药,现在人营养过剩,肝上脂肪都富裕。 我呢,看着货架一排排,小药瓶一排排,头大了,尽管我把眼睛瞪的贼大。。。还是看不懂。 除了简单的鱼油拉,为数不多的那么一些品种,我能分的清,其他就爱莫能助了。 所以,英语这东西,还是尽可能的学吧,书到用时方恨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语言家。 国内的老爸老妈处于移民准备阶段的人,等待签证的时期,其实是很宝贵的。 澳洲的那些个地名,街区图什么的,我们人还没有去的,怎么了解呢? 现在“有一种东西叫google”,学着自己看地图吧。 没事的时候,把子女生活的城市,街区图调出来,看看那些地名,看看那些街景。 熟悉自己将来要生活的城市,可以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自信心,把自己培养成为路路通。 其实还有很多要准备的,除了上面那些事情外,多上论坛也是有好处的。 新来论坛的,可以就先在老爸老妈版混, 逐渐熟悉了之后,可以去美食版呀,园艺世界,手工DIY什么的其它板块转转,都挺好的。 那些意志坚强,内心强大的,不妨也去匿名版瞧瞧。 瞧可归瞧,就是别生气。 主要是了解移民家庭,有可能遇到哪些生活问题,家庭矛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调整好心态,打好预防针。 我个人觉得,家庭矛盾并不是澳洲独有的,这个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移民家庭矛盾更突出些。 这个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保持一颗平常心吧,不要有过高期望。 过去一切的付出和辛苦,就随着国内的生活,一起把他放下吧。 到了澳洲,生活是新的,家庭关系也是新的,家庭成员也会有新的补充。 既然都是新的,就重打鼓另开张吧。 争取在新的家庭构造中,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涵养,善沟通的老人。 剩下还要考虑的是,老人家有哪些身体不舒服的,国内语言没有障碍,也有医保,该看的看,该治的治。 澳洲看牙齿比较贵,在国内看看牙齿,该堵的堵,该镶的镶,该洗牙的洗牙。 锻炼身体,增强体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健康标兵。 在加一条:准备移民的老爸老妈,如果会网上操作,可以在去澳洲探亲的时候,开一个银行账户。 这个银行账号叫海外账户,在没有正式获得PR,长凳前,这个账号只收取10%的利息税。 老爸老妈有了这个账户,可以逐步把国内的钱转存到澳洲,澳洲的利息比国内的高。 我能想到暂时就这些了,欢迎大家补充,祝所有的老爸老妈,都能顺利开始澳洲的新生活。 我自己82楼补充: 很多50后,60后的老爸老妈,都有愿望到澳洲后,找份工作干,我自己也有这个愿望。 我在想,到了澳洲我能做些什么,什么工作我能胜任?目前无解。老爸老妈们也可以提前想一下,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如果有什么手艺或是技能,有助于找工作的,那就挖掘出来吧,机遇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不同度数的花镜带几付,度数小的看电视,或者看远处,度数大的看近处,做针线活啊看书用。 特别是常用的度数要有备用的,如果眼睛的度数还在增加,备用的度数,配时最好比现在带的要大些。 --------------------------------------------------------------------------------------------------------------------------------------------------- jibu同学的补充(详情10楼): 生病住院用语最要先学会。 现在中国店铺都会讲普通话,如果住在中国人集中的区,不会英语也不会被难住。 澳洲医院不让家属陪伴,也不让家属干预一般的生活护理。 所以老人在医院时,一定要能够自己告诉护士和医生,你需要什么,哪里不舒服。 简单的对话必须知道的,例如:疼痛,想上厕所-小便,大便,洗澡,再给我加一个毯子,肚子饿,给我些温水之类的。 另外要教会爸妈说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不一定要说医学术语,用一般的语言就行了。 灵芝芝同学的补充(详情17楼、18楼,70楼): 1。找到你所属的社区,因为社区的活动很多(木工组 缝纫组 手工毛衣组 英语课 、花圃课 手工糕点 健身运动等等) 2。家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物要记住,认路、熟悉周围环境最好的办法是走路。 3。学会公车换乘,很多时候不能直达的,要会倒车。 4。国内网上能做的,澳洲一样能做,炒股、外汇不耽误。 国内退休金,完全不动,存着,回去搞个境外旅游,用掉。 19楼小核桃同学补充: 国内的工资和人民币转存、换澳币等,均可网上操作。 23楼aus2005同学补充: 带个高清播放器,老人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看国内节目。让老人用电脑,屏幕又小操作麻烦。 60楼阳光岛同学补充: 带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能整句英汉互译的电子词典. 73楼kathy_mm同学补充: 我几年之内就是带小孩了,准备了幼儿故事、童谣、朗读、算术等光盘、磁带、书,还有点读笔、作业本等。 80楼D妈妈补充: 国内的退休金,定期换澳币,托人带过来。 ----------------------------------------------------------------------------------------------------------------------- 汇集大家的补充,可以考虑准备的物品(帮忙看看,有没有列在下面,但没有必要带去的): 注:木制品如果是发集装箱,熏蒸后可以入境。如果是坐飞机自己带,可能入关会有问题。 我儿子留学的时候,在网上找的留学生装箱清单,从中很受益,现在老爸老妈移民的越来越多了,希望也能总结出一个适合移民家庭的,范范的可参考的清单,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取舍,也可避免无从下手,或拉下什么。 蒸汽微波炉 电饼档 隔水炖电子炖盅 电蒸锅, 电砂锅 电磁炉(注:有同学说国内的辐射没有达标) 电饭锅 电高压锅 飞利浦的空气炸锅 电动的压面机 面包机 酒酿、酸奶机 豆浆机 电热水瓶 电池 公牛接线版 小收音机 电话 无限路由器 还看到有同学从国内买灯 擀面杖 面板 泡菜坛子 餐具(瓷的,不锈钢的) 葡萄糖酸内酯(做内酯豆腐) 茶叶及茶具 国内的调料 毛线 牙刷(也有同学建议牙膏) 棉家居服 防虫网(种菜养花用) [ 本帖最后由 tina50 于 2012-6-22 09: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