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股市封闭式基金再次大涨, 个人持有基金市值第一次达到50W以上, 在这个里程碑式的时刻,特发贴庆祝. 回顾12年的股市投资路, 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颇为感慨. 第一次买股票是在94年10月, 刚过18周岁, 还在上海的大学读大二. 依稀记得第一笔委托是上海石化 2.2元 100股, 总投入220元;上证指数500点左右. 当时开户的证券部就在学校旁边, 每次和生物工程系的几位同好(学生股民)都是步行半个小时左右到达人山人海的证券部, 挤在空气混浊的散户大厅中, 不时还可以碰到学校的几位授课老师. 后来行情不错的时候,我们几个学生股民都小有收获, 分别都买了车, 这下去证券所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PS: 是二手自行车哦. ). 炒股的资金是个大难题. 当时家里一个月给的生活费就是450元, 大部分都是交到食堂去了,靠节食是存不下几个钱的. 我们几个同好都是各显神通. 有个同学小S长年集邮, 把一些邮品卖了换到了5000元, 堪称我们中的大户. 小W同学暑假在上海打工两个月整, 白天搞市场调查和上门推销洗发水, 晚上做家教. 一个暑假下来瘦了一圈, 还晒得黝黑黝黑的, 好歹也有2000本金了. 我的资金来源一个是平时家教的工资收入. 另外一个就是”非法高息吸储”. 我们学校把每年的高考高分生和保送生集中在一起,称为”精英班”. 精英班中的热门话题不是考研就是考托福, 谈论的往往是一等奖还是二等奖学金的概率. 相对而言, 我则是精英班中的一个另类. 虽然我也照常上课, 从不缺席, 可是下课后我看的是上海证券报,研究的是K线图. 很多精英班的同学有智商无财商, 所以我很容易就说服同宿舍的一个同学, 以高于银行三个月定存利息1个百分点的代价从他手上贷了2000元, 终于我也有2500本金了. 和很多新股民一样, 所有常见的错误我都一一经历过. 追涨杀跌, 频繁交易, 每天和几位同好在走廊上研究策略(宿舍10点半熄灯), 然后相约在午饭的时候步行到营业部下单. 虽然只有数千元的金额, 却是1年的生活费呢. 加上我又是借钱炒股,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也是很考验人的神经强度. 恐惧和贪婪永远是新股民的最好朋友. 明明是买到了好票, 可是被庄家一打压就把筹码吐出来,隔几天这个股票就疯一样的涨起来. 有时候买了好票被套住了,熬到大半年, 刚刚上涨超过成本10%就卖出,然后就眼看着股票直上云霄,再也不曾回头. 更常见的是在高位追到庄家出的货,然后只好隔肉出局. 行情就在反反复复中上升, 1996年在行情最火爆的时候,终于迎来了大崩盘. 我当时运气不错, 全仓持有深发展, 下跌幅度并不大, 终于在几次反弹中出局了解. 两年下来, 行情升了数百点, 我的资金扣除手续费和高利息后,仅仅打了个平手. 唯一的收获就是多次犯错的经历和高压下锻炼出来的良好的心态. 现在回顾起来, 当时以这么低的代价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体会还真是合算呢. 大学时代的炒股家里人是知道的,但也是极力反对的. 妈妈常常唠叨三个孩子中就属我最不务正业. 是的,在她眼中股市和赌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而自家书香门弟居然出了这么一个”赌徒”, 实在是有辱门风.虽然我也小声的争辩到,”虽然是炒股, 可是我一没有向家里多要钱, 二也没有影响学习, 不也拿了个二等奖学金吗? “ 这话一说,可让老妈更生气了, “没拿到一等奖,你还好意思说!” 这下我彻底无言了. 正好趁着股市回调,彻底把资金抽出来. 一心直读圣贤书, 直到97年顺顺利利毕业后. 就在老妈以为从此天下太平的时候,没想到我又给她带来双重的烦恼. 按照父母的传统思想,总是希望我能在他们身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可惜我总是不能如他们所愿. 先是拒绝了离家不远的一所大学的职位, 进入了一家电脑公司. 然后做了三个月后, 鼓动技术部的5位年轻同事集体跳槽,合资开了家电脑公司. 这下子在老妈的眼中, 我是真正的堕落了,先是玩股票, 然后是玩公司. 没有一样是正经事. 为了表示他们的反对, 我开始要交伙食费了. 希望用经济上的”制裁”还换得我的回心转意, 再次变为”好孩子”.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还是决定要take the risk. 新公司碰到了很多困难, 股市涨涨跌跌也碰了不少壁. 因为新公司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在股市上. 于是参加了不少所谓的会员制,经高人指点来炒股. 现在看起来了,当时的确是功利心态比较重,急于求成. 会员费交了不少, 高人也换了好几个, 战绩还是很一般的说. 黑暗的时候终于来临了,99年的时候,电脑公司已经支持不下去了,股市也亏得差不多了. 真可谓: “辛辛苦苦奋斗好几年,一觉醒来回到解放前, 两手空空没有钱.” 那个时候,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 不论是股市还是生意上的事情, 无论是喜还是忧, 从来都不让父母知道. 他们是没有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 好消息他们会理解为”纸上富贵”, 坏消息会放大成为世界末日. 既然出来混,就让自己一个人来承担吧. 也不用拖累家里人. 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整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满脑子想着怎么摆脱困境. 现在回想起来,挺怀念那段艰苦的日子. 在年轻的时候能多摔几个跟头绝对是好事情. 能以小的代价换来珍贵的经验. 还记得那段时间出现在日记中最频繁的一句话是”我相信,不论亏多少,我都可以在30岁之前赚回来”. 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提前好几年实现呢. 最终的决定是关闭电脑公司, 清空股票仓位. 然后把电脑搬到家中, 成为SOHO一族,专注在为中小企业定制的数据库管理软件, 股市的资金只参加认购新股, 不再进行任何股票买卖. 事实证明SOHO的决定是非常成功的, 开源节支. 我专注于中小民营企业, 白天和客户谈业务需求,介绍数据库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晚上回来做代码. 客户越来越多, 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竟然每天赶着做代码都来不及,连春节晚会都是边做代码的时候边看两眼. 而股市方面则错过了几波行情. 在2000年的时候, 面对凌厉的升势, 贪婪再次战胜了纪律, 我在高位再次杀人股市. 这次出手的资金是软件方面1年来的净利润大约15万元. 又是全部家当上阵. 虽然也有大不了亏了重头再来的想法, 可是锐气已经没有几年前这么足了. 这时候股市的宽幅振荡把我整的东西不分. 贪婪让我买在高点, 恐惧又让我卖在低点. 就在反反复复间消磨着宝贵的资金. 经历过2001年股市崩盘的人,相信都是无法忘记那段经历. 就犹如中世纪的鼠疫横扫了整个欧洲, 对整个人类文明造成巨大创伤. 5年熊市, 中国活跃股民的数量大幅减少. 本坛灌水先锋Riverstone就自曝股票缩水80%. 想想看多么可怕的数字, 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市值上要翻4倍才可以恢复元气. 而有些人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为他们手上的股票已经退市(unlisted),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 让我们默哀一分钟纪念一下这些昔日鼎鼎有名的大腕吧: 水仙股份; 粤金曼; 蓝田股份… 每一个大腕的陨落,往往连带着知名券商的倒闭和无数不知名股民的财产化为乌有. 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一首邪风曲, 换来几滴伤心泪. 而我有幸在01年的股灾前顺利的撤离中国股市.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挽救了我大部分资金的决定竟然是来自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那个时候,我哥已经来到墨尔本,而且买下来了一套Clayton的房子.自家兄弟肯定是无条件支持了, 不管亏损多少, 不管澳元汇率是否会再下降,我把股市的资金全部抽出来,换成澳币来支付房贷. 现在看起来, 这绝对是最正确不过的事情, 虽然亏损了2万元, 但是逃离了暴跌, 而且还兑换在澳元汇率的低点. 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因为是能预测到将来的获利,而是出于亲情的无条件举动. 也算是机缘巧合, 就当是上苍保佑善良的人吧. 2001年开始的熊市我非常有耐心的等待机会. 一方面是因为手上已经无多余的资金, 另一方面是换了一个新工作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了技术移民), 管理了公司的整个IT部门,工作非常繁忙. 再次进入股市是2003年底, 这个时候已经感觉到作为散户在证券市场上的无为和劣势. 资本大鳄拼搏的市场, 散户无非是在大鳄齿缝间苟延残喘. 国内刚刚推出开放式基金,我就做了很多的research, 觉得基金才是自己的投资方面. 这一把年纪的人了,实在不可以再像古惑仔一样,亲自挥刀上阵了. 03年8月, 先是购买了4万元的易方达平稳增长的开放式基金. 表现还不错, 可惜03年底就卖出了. 因为当时已经拿到澳洲的移民签证了, 已经有了把所有的资产(房产和股票)全部变现为澳元的想法. 04年初的澳元始终徘徊在高位,最终还是把留下了20W认购了新发行的开放式基金. 如果你现在打开股市K线月线图的话, 可以看到我好几次进场都是在股市的高位. 04年也不例外, 20W基金买到了之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只有20多天是在面值之上的. 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越来越有耐心了, 我觉得大方向是好的, 下跌是非理智的行为和熊市心理的延续. 即使在上证千点的时候, 最高亏损18%的时候,我都没有动摇. 05年破千点只是瞬间, 接下来就是持续到现在的辉煌的牛市. 两个比较有影响的行动帮助了我个人账户创新高. 第一就是知道可以通过换汇公司把澳币换成人民币存入国内账户, 然后用这种方式陆续增加资金到成本32W. 第二就是发掘出封闭式基金的金矿, 在6月前陆续把所有的开放式基金转为大盘封闭基金. 嘿嘿,陆陆续续写了两天, 总算到了快结尾的时候了. 给点总结吧 1.玩股票就是和自己的心魔做斗争, 恐惧和贪婪是你的最大敌人. 2.没有人可以正确的预测点位和趋势, 因此任何时刻都可以进场.从长期持有的角度来看, 进场的时刻并不重要. 3.目前的市场产品多样化, 必须有效的搭配portfolio才可以分散风险. 购买单只股票不如购买单只基金. 因为基金是股票的集合. 购买单只基金不如购买一篮子基金. 因为即使是同类型的基金,回报也是差距很大. 以今年的大牛市为例, 同是股票型基金,回报好的比回报差的高1倍. 4. 在目前点位上, 大盘折价的封闭基金是有效回避风险的手段. 大盘折价基金加上明年推出的股指期货是很好的组合拳, 进退皆好. 再次声明: 本人并非持牌的Advisor, 上述言论不构成投资建议. 5楼放图, 盼各位大大有分多加. [ 本帖最后由 JasonLiu@Au 于 2006-11-26 18: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