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来就是想给大家八卦一下我见过的几对老爸老妈的故事,但为避免涉及隐私,只好把故事情节改头换面做点艺术加工。这写着写着,倒感觉更像小说了。 各位看官阅读时,千万不要对号入座,然后找我拼命。 好,现在开始: --------------------------- 王姨 形象代言人: 王姨坐在浦东机场候机厅里,心中开始有些忐忑。 昨天这个时候,和老头子一起从家乡坐夜车咣当咣当晃到北京,今天上午一路直奔北京机场,王姨的心中满满的都是兴奋,也来不及展开其他感悟。和老头子在北京机场告别的时候,发现老头子的眼圈又有点微红,一下子让王姨想起当年两人送别女儿的情景。4年前,王姨和老于也是在北京机场,送别女儿于菲去澳洲读书,看着女儿的身影渐渐走远,那个时刻,两人的内心都生出一些失落,一些感动,一些担心,也有一些小小的骄傲,毕竟那嘎达,能出国的人不多。 于菲今年24岁,中等姿色,中等智力。在那嘎达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甚至大专。老于帮女儿在一家小公司谋了个闲职,不死不活。正巧这个时候,王姨的一个远房亲戚北漂到北京,在一家留学中介工作,于是撺掇王姨把女儿给“办”了。王姨本来就是个心活的人,经不住那小伙子花好稻好的游说,几天后,王姨就被说动了。 当然,于家也都知道闺女的资质,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放弃了名牌大学名牌本科的追求,给于菲选了一个美发专业,据说这专业花费少,学制短,容易拿绿卡。老于在那嘎达的国营大厂也算混到一个管理层的职位,这几年收入不错,自然也攒下了一些钱,加上王姨的几只股票做好了,女儿的这点学费还是可以拿得出的。 于菲呢,在悉尼混了3年多,没有悬念地念完了美发课程,没有悬念的递交了485申请,可没有想到,去年风云突变,移民局收紧了政策,这下一步的绿卡眼看着变得遥遥无期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于菲半年前在一家发廊打工时,结识了老板的弟弟阿荣。阿荣25岁,10多岁时便随父母和哥哥从香港移民过来。阿荣是个老实孩子,也就是说,并不能称得上“天资聪颖”。曾尝试过读UTS的一个本科,结果fail太多课,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阿荣现在在某银行做teller,也是一份半死不活的工,不过,在于菲的眼里,阿荣是好的。除了有澳洲护照,人也不算太坏。而阿荣眼里的于菲,也是好的,比起香港女孩的瘦小枯干,强悍势利,于菲可以算是美丽温柔了。于是,一来二去,两人便定了终身。于是,于菲的绿卡也算有了着落。 镜头再拉回王姨。 王姨这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而且是国门。从北京飞上海的时候,她还没有明显感觉到要“出国”,因为飞机上都是“内宾”。到上海转机的时候,看着身边渐渐多起来的老外,和满口跑ABC的中国娃,王姨才意识到,马上要出国了。闺女留学这几年里,她和老于没舍得飞到澳洲探亲,只是出钱让闺女每年回来一次。这次闺女说要嫁人了,不是征求意见,只是“通知”,着实让王姨心头一紧。这女婿还没让俺亲眼过目,小丫头片子就把自己给许了,当妈的就别提有多别扭。所以,这次不管怎样,王姨决定要飞过去督阵。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D妈妈 于 2011-11-30 13: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