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老爸老妈 查看内容

说说我的后现代40后父母

2011-9-2 21:53| 发布者: 缓缓 | 查看: 34623| 原文链接

一直想写写我的父亲母亲。但看看主流媒体上写的那些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我都不好意思动笔。因为在我父母的身上,我找不到传统父母那种 “忍辱负重,砸锅卖铁,吃苦耐劳,为子女无私奉献” 等等伟大的事迹。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成分。思来想去,我决定用“后现代”来形容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虽然非主流,但也确实是一种生活状态。

小康之家的利弊

我父母是“40后”(现在流行用这么词吧)。尽管出生在万恶的旧社会,但好像从没听他们在我面前“忆苦思甜”。虽然父母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出来的(幸好不是,否则从文革一路走来的话,结局更惨),但也算有点小家底,所以他们小时候的生活衣食无忧。但问题是,他们的身上也因此沾染上了大多小康家庭子女的毛病:贪图生活享受,追求安逸生活,政治上不求上进,看不起草根劳动人民,对金钱权利没有很大的欲望,不懂钻营。

相比50后的父母,我父母这一代也许受到的教育正规一点,50后的赶上文革,上山下乡,就比较混乱一点。但从思想保守程度上看,30后,40后肯定更传统更保守,来自小康家庭的,就更更保守。等到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他们这代人里的大多数已经开始老了,不敢出手了。像我父母两人,在科研单位做了一辈子,退休工资没多少,我就是想“啃老”也没得啃,倒也消停。反正咱70后,也没几个富二代。出国大多自费,甚至借债,和90后不好比的。就算当年结婚,生子,买房,也没从老人家那里啃出些什么。不是他们小气,是真没有。就是有,那也是意思意思,表一点心意而已。

其实这样也好,他们从不在我面前念叨:我们当年如何含辛茹苦养大你所以你要报答我们。(BTW,我从小是外公外婆带大的,一直到初中。另外,当年的生活成本也确实低,房租,我的学费,伙食费,根本不需要父母含辛茹苦付出来达到)他们倒是直接了当表达:女儿,我们以后要靠你的。换句话说,我们没钱,没赶上好时候,国家管不了,只好你来管。

话说开了,大家坦然。

[ 本帖最后由 D妈妈 于 2011-9-2 22:17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