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乐民是一位医生,在香港一家公立医院服务,业余写点小文发表。每篇都短小精悍,有的讲他的医生生涯里的所见所闻,有的谈他作为一个作者的甜酸苦辣,有的记录他自己,朋友,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这些文字或诙谐,或温馨,或智慧,当然也不乏沉重之作,因为医院毕竟是个看尽生离死别的地方,然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试着通过自己的文字告诉大家,只要有一颗善于寻找快乐发现快乐的心,一颗谦卑的懂得感恩的心,就是在最苦难的境地,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谦卑的人,他一再声明他不是作家,只是一个作者。他声明本人不如他的文字那么活泼,而且人或多或少会在文字里美化自己,并一再对读者见了他真人以后的失望说抱歉。他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时时自嘲-懂得自嘲的人实在不是很多。在作者介绍中,他写自己从小愚鲁,一直不开口说话,家人以为他是哑巴。当他三岁终于开口时,父亲喜极而泣,母亲杀鸡还神。从小资质平平,功课一般,到了中学发奋苦读,终于在中三取得年级第一名,向家里报喜,他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做人要老实,不能撒谎。。。”在他的一篇文字中,提到一位同事的小孩命题作文“一个我最尊敬的人”写的是区乐民,他大喜,问小孩为什么最尊敬他,小朋友说妈妈说写好作文即可打游戏。这有何关系呢?有关系啊,小朋友说,我找到你的一本书,按作者介绍稍微改动一下就写完了,多方便呀。 作者是个天主教徒,有时候会谈起宗教,可是觉不枯燥乏味,即使对一个不信教的人来说。他也不排除鬼魂的存在,事实上,他有相当的篇幅讲的就是医院里头的鬼故事。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有一位老人抱怨在病房里老见到一个没有下半身的女鬼,要求做法事驱鬼。本着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这个要求被批准了,条件是不能打扰别的病人的休息。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无声法事之后,区乐民问病人,法事可有效果,答曰:有一定效果。何为一定效果?原来女鬼的下半身出来了,现在他见到的是一个完整的鬼了。 在他所有的文字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写的他三叔三婶,一对可爱的老人的故事。在台风来临,雨水灌进他们的海景房的时候,他三叔会折个纸船,观察船从窗边驶到门边要花多久;当别人惋惜刚刚装修过的房子时,三叔说,正好明年重新装修,刺激经济;三叔会买一本脑筋急转弯的书,动不动拿出来考三婶,使得老太太不胜其扰;因为没有子女,两个老人难免担心自己走了以后,另一半怎么办,所以时不时做到自己死了的梦。在其中的一个梦里,三叔死后需要手拿粉笔爬一个梯子上天堂,一边爬一边用粉笔写下自己活着时犯的错,他正边写边爬,发现区乐民从梯子上头往下走,原来区乐民的粉笔用完了,需要下来再拿几支。 我现在在看的这本叫“开怀医生”,他其他的作品还有“杏林里的一片叶”“医者父母心”“我是医生,也是学生”等,推荐给大家读。绝不艰辛晦涩,也不至于无聊浅薄,适合茶余饭后,手握一卷,细细品味,会心一笑。也不是没有辛酸沉重的故事,但是总会被作者还有作者笔下的人物所感染,毕竟活着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怨天忧人,在各种境地尽可能地寻找自己的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