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老爸老妈 查看内容

命遇多三

2025-11-19 10:01| 发布者: yang195508 | 查看: 573| 原文链接

我昨晚突然想到,虽然自幼知悉中文有许多 “三” 字题材,诸如 “三思而行”,“三人成虎”,“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而再再而三”, “事不过三”, 等等,但我一生中真正首次惊诧 于 “3” 的,是1977年年底的“文革后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 即77届大学考试:那次我得的考分是 “333” 三百三十三 分。几星期后入学北京工业大学物理师资班,又得知我们班的全班平均考分就是 333(最高分为一老高二者 名 “陈建华”,367分,据说是北京西城区第二或第一高)—— 北工大各班平均考分最高的班级。我当时心里咯噔一声,有些诧异。不知当年全中国各校各班入大学者,有无与我同样经历之人矣?

如今回望,我一生真是多偶遇于 “3” “三” :我30岁结婚,30岁离开中国大陆,最终长居过三个国家(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离开中国三年后与妻子在澳洲团聚至今三十多年,在澳洲30多岁生两个孩子,共购买过三个自住房(又卖掉两个)。而回望生活,我曾上过三个中学(北京80中,湖北安陆县一中,北京八中),三个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工大二分校即后称“计算机学院“,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 做过三种职业(农民/插队知青,中学物理教师,电脑程序员),在中国长住过三个城市(北京,安陆,福州)… 。若再牵强回想,八成还会有些 “三” 遇。当然也有无 “三” 之遗憾,比如未挣到三百万(从北京到加拿大只身带26美元,加拿大到澳洲带了三千多加元),未生三个孩子,未去过三十个国家,… 等等。总之旁人听之一笑,不屑一顾于此人无聊。我今早对老婆谈起,便被斥之 “三也未必好” 云云。但听者罔顾,数者于心:莫不是我命定多三?今后唯望向天再借三十年(一百岁),更望133?随口胡扯道:
曾经命遇多三
只望再借卅年
红尘本无定数
无聊凑三而言。


再胡诌曰:
一遇纯粹扯淡
二次仍算偶然
再三三三际会
命定有三因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