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金融时报:员工赢得“在家办公”官司,雇主反弹加剧 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家办公”(WFH)案件,本周让劳资之争再度升温。 一方认为“远程办公已成常态”,另一方则批评其为“笑话”。 雇主尝试各种方法让员工回到办公室:从提供宠物、抹茶、瑜伽课,到加薪晋升,再到威胁扣薪。 员工也想尽办法不回办公室,并成功了——多数大公司员工每周到岗三天已属“幸运”,这一数字多年未变。 今年初,随着经济放缓、大规模裁员与人工智能抢饭碗的担忧,远程办公似乎要被老板“收回”。 但这一趋势在本周被法院判决逆转,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员工钱德勒(Karlene Chandler)胜诉,获准每周五天远程工作。 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Commission)裁定银行必须批准她的请求,尽管这违反了公司“每周至少两天进办公室”的规定。 这一判决让雇主与员工、父母与非父母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 不少人质疑这是否公平,一名银行员工在LinkedIn上发帖说,:“既然有孩子前要进办公室,为何有了孩子就能例外?”。 无论立场如何,争议短期内不会消失。究竟这场斗争是关于“权力与控制”、还是“生产力与房租成本”?研究显示,40%的澳洲雇主计划在2025年强制更多员工返岗,以提升效率。 然而,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副总裁麦克温(Aaron McEwan)指出,没有证据显示在办公室工作更高效。 他说:“疫情后,权力一度在员工手中,如今AI让局势摇摆。但别忘了,AI也没提升生产力。” 麦克温认为,最有效的是“灵活混合模式”,由团队决定何时到岗,这种方式在生产力、留才率和投入度上都优于全职在办公室。 他说:“远程办公的列车早已出站。员工回家工作且行之有效,没必要继续争论。这只是权力拉锯而已。” 在人力资源平台HiBob工作的舍姆(Sabrina Scherm)表示,这次判决让她感到振奋:“一个普通员工能在对抗大公司时赢得胜利,令人鼓舞。” 但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退休律师卡斯伯森(Shannon Cuthbertson)直言,很多“居家办公”的员工其实并未真正工作。 她认为年轻律师必须在办公室学习经验,“只有亲眼观察前辈谈判、处理案件,才能成长。” 不过,数据显示最重视远程办公的并非年轻人,而是有孩子的年长员工。 2021年Hubble HQ的调查发现,37%的Z世代反而更想念办公室,而只有约20%的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如此。 纽约联储、哈佛大学与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则指出,面对面工作可提升指导与技能培养,但远程办公则提升当下生产力,却削弱长期人才培养。 调查还发现,74%的澳洲雇主认为“到办公室的出勤率”会影响员工晋升机会。 面对这种对抗,CEO们也疲惫不堪。亚马逊CEO贾西(Andy Jassy)去年强制员工每周回岗三天,并强调面对面合作的重要性;后来甚至增加至五天。 澳新银行CEO马托斯(Nuno Matos)威胁,如果员工每周未到岗一半天数,将扣薪。 CBA、Origin Energy与AGL也将出勤率与奖金挂钩。 有公司选择以“糖衣政策”吸引员工: 办公室养狗(亚马逊) 唱K与抹茶课(Pinterest) 运动场与香草花园(Medibank) 甚至彩色滑梯(Catch)。 但结果一样——员工仍不想回去。 职场策略公司Unispace的最新报告显示,多数员工如今在办公室、家与“第三空间”间分配时间。 最让他们烦恼的不是远程,而是办公室噪音和干扰,89%的员工表示专注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Unispace策略总监达文波特(Emma Davenport)总结道:“或许公司该少想‘办公室’,多想‘办公桌’。毕竟我们一生70%的时间都在它前面。”    来源: https://www.afr.com/work-and-car ... now-20251023-p5n4r8 Hannah TattersallWork and careers reporter Oct 24, 2025 – 5.00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