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特朗普在学中国,却学错了东西 特朗普几乎从不错过夸赞习近平的机会。多年来,他常把中国领导人捧为“聪明”“完美”“强悍”,还说“好莱坞也找不到这样的人”。 到他的第二个任期,特朗普更进一步,直接照搬一些来自习近平治下中国的做法。4月宣布关税时,他把那天命名为“解放日(Liberation Day)”。在我这个多年在中国工作过的人听来,更像北京的话术,而不是一个资本主义超级大国会用的词。 美国人习惯谈自由与权利;而共产党把其打败国民党的胜利称为“解放战争(war of liberation)”,由人民解放军打下。 在经济上,特朗普把英特尔这类美国企业图腾,变得像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他还要求拿美国钢铁的“金股(golden share)”,这个名号在西方早有历史,如今更让人想到某些中国民营企业向国家提供的特殊一股。8月就业报告不佳后,他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这动摇了美国长期坚持的数据公信力——这正是外界多年质疑中国经济统计时常提的毛病。 再说排场。9月30日,特朗普的战争部长海格塞斯召集一众将领与海军上将齐聚礼堂,这画面让人联想到重要党代会时端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的军官队列。(不过,特朗普6月搞出的阅兵排场,远比北京那场寒碜得多。)特朗普期望他的所有政策都被颂扬,就连政策反转也要被颂扬。两位领导人都能依靠一批顽强的忠诚者在公开场合卖力辩护。两人也都会公开斥责企业高管;但即便是习近平,大概也会对把科技公司领袖围在身边、让他们上电视集体称赞自己的做法感到脸红。 更令人担心的是,特朗普在模仿中国时,呈现出一种对“弱者”的广泛苛刻。两位领导人都盯上了那些很难对国家权力进行反抗的群体。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本就处于底层的人承受了最重的怒火。而每次危机都要怪到外国人或“内奸”的头上。 但特朗普在学方法,却没有实现习近平更宏观的目标。美国得到的,是“只有威权,没有好处”。 其实,中国身上有许多值得学的。共产党的政治韧性,部分来自它能把民众需要的“实物好处”送到手里。过去四十年,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大幅跃升,哪怕其生产方式常常粗粝。 比如,上海居民能享用新公园,仅去年就新开了逾140座;还可以依靠不断拓展的地铁网络便利出行。就连西南部的贫困省份贵州也有崭新的高铁服务,美国最富裕的州都难以提供。四十年间,中国建起庞大的港口、铁路、电站与公路网络。城市愈发宜居。难怪上海人抱怨,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就像踏进一座破旧的过去。 同时,中国在清洁技术的部署上也遥遥领先,公用规模的风电与光伏装机约为美国的五倍。特朗普从不喜欢可再生能源,他嘲讽风机、叫停新的光伏项目,却把煤炭夸成“干净(clean)”又“美丽(beautiful)”。 习近平推动了共产党长期承诺的“科技主权”。中国的制造业基础愈发强健。中国车企与其他工业公司不断开拓出口市场,而美国制造业却继续生锈。英特尔、波音以及底特律的车企,都因战略失误而受挫。更别说自“解放日”以来,特朗普的关税让更广泛的美国制造业陷入深度不确定,已经减少了4万名制造业岗位。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展现出成熟手法。领导人热情欢迎苹果与特斯拉来华建厂,在这里培训工人生产全球最前沿的电子零部件。相较之下,特朗普政府却出动移民执法人员,在乔治亚州一家电动车电池工厂抓走了数百名韩国工人。看到被遣返者戴着镣铐的画面,外国工程师会三思而后决定是否来这个所谓“自由之地”任职。 当然,中国的治理方式伴随社会成本,也就是那一整套威权机制。美国人会觉得无法忍受,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中国也确实打造了整洁的城市、顺畅的物流与充满活力的制造,这些都值得美国羡慕。 特朗普的政策大概率会推高通胀,却难以提供许多美国人真正需要的物质改善,比如更多住房与更好的公共交通——尤其是在他出于报复而取消对民主党州的资金支持之后,更是雪上加霜。 最终,我们从他对威权的迷恋中得到的,不过是镀金的舞厅、更多的拘押中心,以及对美国制度根基的深度压力。■ ![]() ![]() ![]() 来源: 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 ... ina-writes-dan-wang Oct 21st 2025 |5 min read 本文作者:王 丹(Dan Wang)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员,新书《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