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中共深化科技自立战略,为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铺路 中国宣布未来五年将大力推动科技自立与国内市场增长,以应对外部压力,并为经济发展打造可持续动力引擎。 中共中央四中全会闭幕后周四发布的公报指出,中国将“大幅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同时保持制造业在经济中“合理比重”,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份五年规划的初步纲要出台前夕,中美即将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 美国指责北京通过不公平手段主导高端制造业(如电动车)并过度出口。新计划表明中国仍将依赖工业生产和出口拉动增长,这一模式预计将继续成为地缘政治摩擦源。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里格利(Duncan Wrigley)表示,公报显示中国“加倍依赖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增长模式”,预计中国仍将依赖外需,而内需可能保持疲弱。 虽然详细蓝图将于明年3月公布,但公报重点强调“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作用,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交通和互联网等领域。 政府同时重申,将扩大内需和投资,承诺“坚决清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刺激国内消费是平衡经济结构的关键,而打破地区壁垒可避免无效投资与产能过剩。 FTSE中国A50期货在公报发布后基本持稳,人民币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不大。 这种科技优先的方向延续了2020年提出的战略。当时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首任期结束后中美关系趋紧。如今,美国寻求与中国“战略脱钩”,并扩大出口管制范围至半导体、制药等领域,制裁的中国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 尽管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及各国对中国产品倾销的反弹,中国仍坚持制造业导向。近年来净出口占经济增长比重不断上升,而消费贡献逐步下降。 与2020年相比,本次公报在“安全”议题上语气更为温和,提及次数从22次降至15次,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出现。Gavekal Dragonomics副研究主任贝德尔(Christopher Beddor)称,这显示政策重心略微向发展倾斜。 在贸易逆风加剧之际,中国家庭支出亟须增加,以吸收过剩产能并打破通缩趋势。包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呼吁北京通过强化社保体系来刺激消费。 不过,公报在福利支出上语气谨慎,仅表示政府将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改善民生,同时继续推进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稳定这一关键产业。 相比2020年公报,本次文件提到“消费”四次,显示决策者更重视家庭支出。兴业银行经济学家蓝(Michelle Lam)指出,政府语气克制,反映财政空间有限。 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增长将放缓。澳洲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称,公报隐含的目标意味着未来十年平均增速约为4.5%。 当前主要挑战之一是家庭消费疲软。去年居民支出仅占GDP的约40%,与2019年水平几乎持平。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的走向不仅取决于北京的五年计划,也取决于华盛顿的贸易政策。 此外,全会还间接透露出习近平主导的反腐行动范围,205名中央委员中仅有168人出席,官方通稿并未解释原因。 ![]() ![]() ![]() ![]()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edded-checkout=true By Bloomberg News October 23, 2025 at 8:05 PM GMT+11 Updated on October 24, 2025 at 1:23 AM GMT+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