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com:全球首台私人太空望远镜或助发现可居住系外行星 全球首台商业深空天文望远镜即将启程,目标是寻找可能拥有可居住系外行星的恒星。 这台名为“Mauve”的望远镜由总部位于伦敦的初创公司Blue Skies Space开发,大小如一个小行李箱,配备经过改装的紫外光谱仪,用于观测恒星耀斑。 它将作为SpaceX“Transporter-15”任务的载荷之一,预计最早于2025年11月发射。 和太阳一样,宇宙中的其他恒星也会爆发耀斑——这些高能辐射闪光来自磁场密集的黑子区域。每次耀斑爆发都会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 如果这种辐射波到达地球,X射线和极紫外光会干扰无线电通讯并造成中断,还会扰乱电离层,从而影响包括美国GPS在内的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 不过太阳算是一颗相对“温和”的恒星。研究显示,许多类似太阳的恒星脾气更暴躁,它们频繁而强烈的辐射几乎能“烤焦”周围的一切,使生命无法存在。通过追踪上百颗恒星的耀斑活动,Mauve将帮助天文学家挑选出更可能孕育生命的恒星系统。 ”Blue Skies Space创办人兼CEO特森尼(Marcell Tessenyi)在接受Space.com采访时表示:“Mauve能帮助我们了解恒星释放能量时的行为,也能评估这种能量对周围行星的影响。我们将能分辨哪些恒星环境有害,哪些有利于生命存在。。 上一次专门观测恒星紫外光的任务“国际紫外探测器”(IUE)早在1996年结束。虽然“哈勃太空望远镜”能进行类似观测,但可用时间极其有限。全球数百个研究团队都在竞争宝贵的观测时段,而这些研究往往无法依赖地面望远镜完成。 随着对系外行星研究兴趣的迅速上升,Blue Skies Space决定用一台小型、低成本的望远镜满足对恒星耀斑观测的需求,并通过年度订阅的方式向全球科学家出售观测数据。 特森尼表示:“各国航天机构确实能造出极高质量的太空望远镜,但这通常需要很多年。而当这些望远镜如哈勃或韦伯投入使用时,科学家还得申请观测时间并祈祷能排上号。但不是所有科学研究都需要那样复杂庞大的设备。” 借助低成本的Mauve(公司未公布具体造价),Blue Skies Space正开创太空天文学的新模式。尽管“快造快发”的理念已在地球成像卫星领域盛行多年,但深空天文观测领域仍主要由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复杂设备主导。 Mauve耗时不到三年建成,是Blue Skies Space首颗发射的卫星。 事实上,它诞生于另一项仍在研发的任务“Twinkle”之后。后者计划在本十年晚些时候升空,重量约150公斤,配备45厘米望远镜,也将搜索邻近恒星周围的系外行星并分析其化学成分。而Mauve的数据则将帮助研究者提前锁定最具潜力的恒星系统,让Twinkle的研究更精准。 特森尼说,尽管起初学界对这种“商业太空天文”模式存疑,但Blue Skies Space已获得广泛兴趣。 目前已有来自全球19所大学签约订阅数据,这些数据预计将于明年初开始传回地球。 Mauve将在500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任务期至少三年。 若项目成功,公司计划未来扩展卫星群,下一代“Mauve+”将具备更强的紫外观测能力。 “我们先自行筹资建造并发射卫星,随后对外提供数据服务,逐步回收成本;若盈利,就再投资新卫星,持续扩大研究能力。”特森尼表示。 ![]() ![]() 来源: https://www.space.com/astronomy/ ... abitable-exoplanets By Tereza Pultarova published 2 days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