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个人理财 查看内容

如何最大化您的退休金,并终身免税每年获得十万澳元

2025-9-20 08:00|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5420| 原文链接

澳洲金融时报:如何最大化您的退休金,并终身免税每年获得十万澳元

只要把养老金账户做到二百万澳元,退休者每年就能拿到高于澳洲平均工资的收入。

这里告诉你怎么做。

养老金(super)可以在余生里,持续提供每年十万澳元的免税收入。

要把养老金用到极致,有一个明确目标:200万澳元。

根据Challenger(年金公司)退休收入研究主管米尼(Aaron Minney)的测算,这是一个“安全支出上限”。在这个规模上,你有90%的概率,能在余生里每年领取经通胀调整的10万澳元免税收入。

如果你想把几乎“准确定档”的年收入提高到15万澳元,那就需要300万澳元。

事实上,即便是200万澳元,只要你能接受波动,你每年也能花到接近15万澳元—下面会解释原因。

很多澳洲人最关心的是:怎样在不“未老先花光”的情况下安全支出(这叫长寿风险)。CoreData的最新研究显示,只有31%的临退休者觉得自己为全职工作后的生活做好了财政准备,甚至不到一半的人知道怎样实现退休目标。

米尼说:“大家常问‘我能花多少?’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我今年、现在能花多少,而不用担心以后钱不够。’”

关键,是要想清楚怎样在退休后维持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维持生活方式,通常意味着每年花同样的金额,并按生活成本调整。目标是让你的生活方式贯穿整个退休期。”

如果你有幸能以200万澳元为目标(CoreData显示多数人预期只能存到100万澳元),怎么达成?投哪些资产?用哪些策略?

我们请来了Challenger的米尼,两位理财顾问,以及摩根资产管理多资产解决方案量化研究主管圣地亚哥(Katherine Santiago),一起算了这笔账。

我们之所以选200万澳元,是因为这正是你能转入养老金领取账户(俗称退休金“养老金阶段”)的上限(“转入余额上限(transfer balance cap)”自7月1日起从190万增至200万澳元,以反映通胀)。

重要在于,一旦进入养老金阶段,所有收益(包括股息和卖出资产的收益)都免税;从基金中领取的养老金支付也免税。

作为参照,税后10万澳元的收入,大致相当于税前约13万澳元工资(不含Medicare医保税附加),高于全职平均年薪102,742澳元(约10.27万澳元),也远高于中位数88,400澳元(约8.84万澳元)。

下一个要关注的数字是300万澳元,这是拟议中的“Division 296税”(296条款税)的门槛。如果按原方案推进,将提高高余额养老金账户的收益税率。但调整设计的呼声正在升高。

退休前,投资组合应该长什么样?

Viridian Advisory(理财机构)的沃克(James Walker)表示,如果要用200万澳元,较为安全地每年产生10万澳元收入,他建议一个“平衡型”配置,大致如下:

本地股票:27.5%
海外股票:26.5%
本地房地产(以REITs为主):4%
海外房地产(以REITs为主):4%
本地固收:12%
海外固收:12%
现金:5%


另类资产(可含私募股权、私募信贷、大宗商品与货币策略):9%

按Iress(财务规划软件商)提供的假设,这样的组合大致可带来3.1%的“收入”与3.4%的“增长”,合计总回报6.4%。收入测算包含可退税的红利抵免(franking credits)。这与AustralianSuper保守型平衡基金过去10年的年化6.23%回报几乎一致。

两张图(原文配图)展示了未来30年里,200万与300万澳元组合在不同市场情景下可能的变化。建模考虑了上千种市场情景,展示结果区间。黑线是最可能的路径,蓝色区域表示50%概率区间,橙色表示90%概率区间。

例如,第一张图显示:在养老金阶段以200万澳元退休,到了92岁时,最可能的账户余额约为120万澳元。

如何应对最低提领规则(draw-down)

在养老金阶段,如果你年龄在65—74岁,必须每年至少提领账户余额的5%。

对一个有200万澳元余额的账户来说,第一年这刚好等于10万澳元。只要你的账户年回报也有5%,基本上每年花完后,余额还会回到起点。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最低提领比例会提高,但这笔钱不一定要花掉。你可以把没花的部分转回“积累阶段”的养老金账户。虽然那一边不再免税,但税率也只有15%。

即使在养老金阶段,你仍享有每年18,200澳元(约1.82万澳元)的免税起征额。如果你把多余的现金买股,平均股息率4%,那么你可以在养老金外再攒出约455,000澳元(约45.5万澳元)的投资组合,仍然不交税(如果股息含红利抵免,甚至还能退税)。

当然,养老金的本意是让你花掉来过生活。澳洲还有“Age Pension”兜底:当你的养老金及其它资产低于门槛后,单身一年最多可领30,646澳元(约3.06万澳元),夫妻最多46,202澳元(约4.62万澳元)。

你的SMSF重配澳股了吗?用股息来“养活自己”

很多在自管养老金基金(SMSF)里已经持有澳洲分红股的人,可以仅靠股息每年就提领超过10万澳元。

ASX200指数过去20年的平均股息率约4.4%。因为养老金阶段免税,再加上红利抵免,实际“税后收益”可达约5.4%。

如果200万澳元全投澳股,理论上每年可拿到约108,000澳元免税收入,且底层股票仍在手里,天然具备一定的通胀对冲。

不过,股市眼下接近新高,平均股息率有所下滑。米尼说,如果今天用200万澳元按ASX200成分买入,包含红利抵免的年收入大概只有74,000澳元。
因此,你还得再提领26,000澳元,才能把年度收入凑到10万澳元,这会消耗本金,也削弱未来“追通胀”的能力。

考虑买年金,锁定终身收入

米尼表示,按Challenger的“安全支出”规则,只要你的组合是平衡型,在90%的情形下,你都能安心地以“实际购买力”每年花到10万澳元。
这通常也意味着,等你百年之后,子女还能继承一部分。但如果在退休后的头几年就遭遇市场大跌(即“时序风险”),你的安全支出上限就可能低于10万澳元。

数字化解读:如果你坚持每年花10万澳元,沃克说,到你92岁时,有90%的概率还能剩下约120万澳元;最好时可能还有280万澳元,但也可能归零。这完全取决于未来30年的市场。这就是“市场风险”。

一个防止“归零”的办法是买年金(annuity)。年金能保证你活多久就付多久。

例如,把200万澳元买入“与市场挂钩”的年金产品,米尼说,第一年可领约149,000澳元收入;之后每年领取水平会跟着市场表现上下浮动。缺点是,等你离世时,基本不会给子孙留下遗产。

不过,米尼也说,把全部收入都交给年金并不常见。

他说:“有人会拿出40万澳元,也就是最初余额的20%,买一份年金,用来提供确定性的底层现金流,对抗波动”

摩根资产管理多资产解决方案量化研究主管圣地亚哥说,配置一定比例的年金或“类年金”(比如固定收益产品)很重要,因为人们很可能比平均寿命活得更久,对一名67岁的人来说,目前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是87岁。

安妮-玛丽·塔索尼(Anne-Marie Tassoni)是墨尔本理财机构Cameron Harrison的私人财富负责人。

安妮-玛丽·塔索尼说,很多客户希望退休后每年有15万澳元的收入。

如果10万澳元不够用呢?

塔索尼表示,很多夫妻希望每年有大约15万澳元的收入。

在Cameron Harrison的“中等风险策略”下,如果你有250万澳元(50%债券和其它固收,50%股票与房地产),前15年可以拿到按今天购买力计算的15万澳元,此后每年则是其70%(105,000澳元)。

作为参照,个人每年15万澳元的收入,大致相当于约20万澳元的应税工资。

塔索尼说:“5到7年前,我们大概会说退休金年收入要12万澳元。现在已经变成15万澳元了”。

这反映出新冠时期的通胀冲击,明显削弱了退休者的购买力。

塔索尼还说,越来越多的客户并不介意不给子女留下任何养老金余额。澳洲联邦财长查尔默斯大概会赞同:养老金(及其慷慨的税收优惠)本来就是为了退休收入,而不是给子女积累财富。

塔索尼说:“也有客户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本金,只因为要留给下一代”

但也有人认为把家庭住房留给孩子就够了。

“他们的态度是:房子孩子会得到,他们会没事。所以我们今年要多去一次度假,或者坐更靠前的舱位。”

米尼说,只要管理得当,300万澳元的养老金,有望产生按通胀调整的每年20万澳元收入。

如果想把“保证型”的年收入抬到20万澳元以上,那就需要超过300万澳元的储蓄。

圣地亚哥提醒,退休后的第一年左右,实际花费往往比预算高得多。

“这段时间会发生很多支出:有人要搬家,有人终于把攒了很久的旅行都去掉,这笔钱一旦花出去了,余下的退休期就没法再用这些钱了。”








来源:

https://www.afr.com/wealth/inves ... ent-20250716-p5mfe9

Andrew HobbsWealth reporter
Sep 19, 2025 – 5.00am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