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新闻汇总 查看内容

澳洲第二季度GDP反弹 掩盖了更深层的经济问题

2025-9-9 09:36|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733| 原文链接

澳洲第二季度GDP反弹 掩盖了更深层的经济问题

澳洲统计局上周三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Q2)国民经济核算,显示增长强于预期。

分析师此前预计名义GDP将上升0.4%,而澳洲央行预测增长0.5%。然而,实际录得0.6%的增幅,主要由家庭支出带动。

第二季度人均家庭支出上升0.5%,为三年来最强劲的增幅。按年度计算,过去一年的人均支出增长首次转正(+0.3%),为两年来首次。

家庭消费

随着第二季度人均GDP上升0.2%,且按年上升0.2%,漫长而艰难的人均衰退宣告结束

在2025年第二季度,澳洲人均GDP在12个季度中仅第三次录得季度增长。按年度计算,人均GDP也上升了0.2%。

尽管有所回升,人均GDP仍比阿尔巴尼斯政府于2022年第二季度上台时的水平低1.3%。

人均家庭支出与GDP的回升表明,消费者对澳洲央行的降息以及去年的第三阶段减税作出了积极反应。

随着利率下调、房价上涨,以及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后实际工资缓慢恢复,家庭消费应会继续走强。

但是,澳洲的生产率增长仍然“胎死腹中”:

GDP的增长虽属正面,却掩盖了澳洲经济面临的更大问题。

如下方来自Antipodean Macro的法博(Justin Fabo)所示,自2018年以来,澳洲的生产率增长一直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周三公布的第二季度国民经济核算显示,澳洲的生产率依旧停滞不前。

2025年第二季度,澳洲经济的劳动生产率按年仅增长0.1%。这是一年以来年度生产率增速首次不再下降而是上升的一个季度。

然而,劳动生产率仍显著低于澳洲的历史生产率增长率(每年1.0%),也低于澳洲央行对经济潜在生产率的最新估计(每年0.7%)。

按工时计算的实际GDP

如上所示,澳洲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九年几乎未见增长。

澳洲生产率与人均GDP增长的结构性下滑,部分由过度移民所推动。

人均GDP增长、生产率与移民

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

首先,抵达澳洲的绝大多数移民属于非技术类。因此,他们降低了整体生产率。

进入永久移民项目的所谓技术移民中,超过一半是次要签证持有人(技术移民的配偶)。因此,他们并未根据所带来的技能进行评估。

技能与永久移民

许多号称技术的移民并未在其专业领域工作,反而在非技能岗位上就业不足。

其次,澳洲的人口增长已超越企业、基础设施与住房投资,导致“资本浅化”。

本世纪的人口变化

澳洲未能为数百万新增的移民劳动力配备所需的工具、机器与技术,也未能为数百万新增家庭提供足够的住房与基础设施。

结果是,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下降了。

“资本浅化”通过降低人均资本投资数量,对澳洲的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资本浅化

在移民推动人口快速扩张的同时,澳洲人被困于类似衰退水平的投资之间。

低投资

在此背景下,周三发布的第二季度国民经济核算令人担忧。

数据暗示澳洲的人口增长已再度加速。

人口增长

同时,非矿业商业投资严重低迷。第二季度该项投资下降0.1%,全年仅上升0.1%。

如下方IFM Investors的乔伊纳(Alex Joiner)所示,私人商业投资占GDP的比例仍接近衰退水平。

私人商业投资

用于提高劳动者生产率的新机器与设备,即关键投入占GDP比重正处于历史低位。以GDP的4.3%计,约为二十年前(大规模提高移民之前)的一半水平:

私人商业投资构成

在已承诺于未来40年将全国人口再增加1350万的情况下,澳洲要现实地提升资本—劳动比率(即实现“资本深化”)并提高生产率增长,几乎难以想象。

在仅40年时间里为澳洲现有人口再增加一个悉尼、一个墨尔本和一个布里斯班的等量人口,将需要前所未有规模的企业、基础设施与住房投资,才能仅仅维持人均资本存量。

达到如此投资水平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将不可避免地使澳洲经济遭受进一步的“资本浅化”,并带来更缓慢的生产率增长。

澳洲还在能源政策上坚持推进“自杀式”路线,即执意追求“净零”,这将提高整个供应链成本,迫使进一步去工业化,并损害国家的生产率与经济潜力。

巨额的输电与储能成本,加之依赖天气的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将确保澳洲的能源成本继续上升,导致账单更高、通胀抬头以及更多制造业流失。

澳洲不愿为国内使用保留足够天然气,进一步加剧了问题,因为天然气对工业运营与(电力)发电“调峰”至关重要。

更高的天然气成本也将导致更多制造业关闭与更高的批发电价。

结果是,澳洲的生产率增长将继续停滞,经济将变得不那么多元化,生活水平将持续下降。



















来源:

https://www.macrobusiness.com.au ... r-economic-problem/

Leith van Onselen
Friday 5 September 2025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