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金融时报:30岁,拥有37万澳元,我的财务自由之路 在疫情封锁期间,克雷亚(Luke Crea)的投资旅程开启了,以下是他的进展。 克雷亚是个有计划的人。 事实上,他有三个计划:为买房存钱、为买车存钱,以及为实现财务自由存钱。 克雷亚是位30岁的风险分析师,住在维州莫维尔(Morwell)。 他创建了三个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构成的投资组合,并在每个发薪日往里定投。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克雷亚在疫情封锁期间开始投资。 可以说他投入颇深,而且慷慨地让我们一窥他的财务生活。 他的“购房基金”已达到约十万澳元,每两周约有一千澳元工资自动划入。 他希望在墨尔本、靠近家人处购房。 克雷亚还每两周向他的“财务自由基金”投入五百澳元,该基金已增长至约4万澳元。 他的“购车基金”自三个月前一次性注入3万澳元后未再动用。 “财务自由”账户并无明确目标金额,但他回想父母当年为支出“东挪西借”,因此希望自己尽可能更从容。 他说:“我想我从那段经历中学到了。趁年轻努力增值我的财富。” “财务自由”一词由FIRE运动(财务独立、提早退休)普及,该运动提倡大幅压缩开支,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向股市(通常通过低成本指数基金),最终目标是拥有足够资产以获取被动收入。 克雷亚的看法没那么刻板。“我想拥有随心而行的财务自由。如果这意味着只需每周工作两天而非五天,那我会很乐意。” 除了多个“理财桶”,克雷亚的super账户约有22万澳元,采用高增长投资选项。 他每两周以“税前薪资牺牲”方式向super追加三百澳元。 他说:“在新冠疫情期间,生活成本较低时,我贡献得更多,”。 并补充每个财年末他还会把自己的银行利息转入super,并通过其基金申报税务扣减。 他说:“这可确保这部分收入不再按30%至37%的个人税率纳税,而是在super体系内仅按15%征税。我也利用了大部分结转供款额度。” 克雷亚无负债,且在Up Bank持有约20万澳元现金,年息4.6%。他将大部分房款存款留在现金外,但那笔十万澳元的“购房基金”仍然投资于市场,因为他担心通胀蚕食储蓄、而房价持续上涨。 他说:“我也留了点现金,以防市场某天暴跌20%。”。 这笔现金在Up Bank,他也用Up Bank处理日常银行业务,并计划在购房时用其办理房贷。 我这位30岁投资者如何配置 克雷亚只投ETF。他的“购房基金”(当前优先)在: 1. 本地股票(30%) 2. 国际股票(20%) 3. 黄金与债券(各25%) 之间分配。 “财务自由基金”对国际股票配置更高,另有20%配置于BetaShares的“适度杠杆”ETF:GNDQ(追踪纳斯达克100大公司)。 大约一半资金配置于国际股票,另有5%配置于新兴市场ETF、5%配置于比特币ETF。 “购车基金”的资产分布与“购房基金”类似,但国际股票权重更高(40%),黄金和债券各为15%。 克雷亚说:“我认为这些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很契合我风险偏好的搭配”。 他希望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买房,之后将重点转回“财务自由”账户。 他表示,基于自己的年纪,他愿意承受与杠杆相关的更高风险,以助力长期目标。 理财顾问怎么看这份计划? Nestworth的高级理财顾问布雷斯(Phillip Bures)赞赏克雷亚的“目标导向”方法。 他补充说,定投(不论市场涨跌,按固定节奏投入同样资金)有助于管理短期波动,避免纠结“择时入场”。 布雷斯称,围绕目标来构建投资组合有两点妙处。 其一,风险管理更清晰,因为每个资金“水桶”目标明确,比如购车基金的回撤只影响购车这个目标。 其二,当投资者清楚地知道将来要把钱花在何处时,往往会与金钱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布雷斯说:“我们愈发常见客户针对不同资金池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这样能更好地定制投资组合,并确保我们能对那笔钱的潜在风险进行对冲或缓释。” Delta Financial Group创始人西卡尔(Mike Sikar)补充,采用能兼顾多项可执行目标的投资方法,有助于保持动力。 西卡尔说:“(还有)把特定资金分配给特定目标的心理收益。人的欲望无限而资源有限,必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顾问们表示,克雷亚接下来的十年要点在于“纪律”。 这可能包括“倒推法”:先倒算出为满足生活方式要提取的收入所需的投资规模,即所谓“财务自由数字”。 布雷斯指出,克雷亚在所选资产上承担了不小的风险。 他说:“我们通常会把他的购车基金和购房基金分类为‘增长至高增长型’,”。 “高增长型”组合更偏向于长期资本增值而非当期收益。专注于本地或国际股票的ETF就是例子。 考虑到克雷亚可能在未来几年就需动用购车与购房资金,布雷斯表示,他或许可以适度降低这两桶资金对风险资产的敞口,以避免在市场下行时出现大额亏损。 “他的目标与策略之间存在一定错配,可能带来敞口风险与潜在损失。” 但布雷斯也承认,为跑赢通胀、实现财富增长,承担一定风险是必要的。 他说:“把钱放现金里可避免名义亏损,但购买力会随时间缩水,利息收入还要按你的边际税率纳税。在当下环境,单靠现金很难跟上通胀。” 克雷亚持有一只杠杆ETF,即基金在你的本金之外再举债投资,从而放大规模,潜在地放大回报。 克雷亚所持的“适度杠杆”ETF杠杆比率约在30%—40%之间,市场上也有借得更多的产品。 与你自己办理保证金贷款不同,杠杆ETF由基金管理人来借钱,而不是你本人。 但同样地,杠杆既能放大收益,也会放大亏损。 布雷斯称,杠杆ETF适合某些投资者。 他说:“这类客户多在30—40岁、收入较高,愿意在‘积累阶段’长期追加投入,而非处于提取阶段”。 “他们对市场波动的承受力与相关知识也较为充足。” 定投可以部分缓释“择时”风险,布雷斯表示。 西卡尔则认为,克雷亚或许尽快入市买房更好。 他说:“杠杆ETF内置杠杆固然不错,但其‘火力’远不及买房所附带的杠杆”。 “在我的客户中,40岁以上很少再用杠杆ETF,因为会直接用住房净值(房屋净值贷款)来做杠杆。” 许多年轻人都会纠结,是把房贷首付停在银行,还是冒险通过ETF入市。 布雷斯说:“增长资产的波动避无可避,你也不确定何时遇到合适的房子,需要即时动用资金”。 布雷斯也给克雷亚在积极管理super方面点了大大的赞。 布雷斯说:“由于社交媒体与播客的普及,大家的理财教育水平提高了,更多人更早地把super结构安排好,以便为退休打基础,并利用复利”。 来源: https://www.afr.com/wealth/perso ... 000-20250815-p5mn6v Jessica PennyWealth reporter Sep 9, 2025 – 5.00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