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莫迪与特朗普贸易僵局或将把胜利拱手让给中国 这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几乎关闭了与印度的商品贸易。印度总理莫迪现在有21天时间重获特朗普青睐,否则印度出口商品将在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被50%惩罚性关税拒之门外。 这一额外25%关税的加征,让印度成为美国最受关税打压的贸易伙伴之一,其865亿美元的出口额相较中国、越南和孟加拉等竞争对手处于劣势。 表面上看,美国占据上风。但若贸易僵局持续,真正获益的将是中国。 僵局如何形成? 这部分原因在于印度外交的失败,既未能达成贸易协议,也未能阻止新一轮关税。印度官员称特朗普是“霸凌者”并“不讲理”,因为欧盟与中国同样在购买俄产品,却未被加征关税。但欧盟是美国盟友,而中国掌握关键稀土材料,对美有影响力。 印度却成了特朗普“自利主义”风格下的牺牲品。他对所有人都下手,连最大金主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都不放过。印度若以与俄罗斯的长期关系来对抗特朗普推动乌克兰停火的要求,未免太过天真。 正如《彭博社》专栏作家夏尔马(Mihir Sharma)所说:“这个白宫要的是朝贡,不是反抗。” 英国、欧盟和日本主动迎合,获得了更低关税。而莫迪未能做到这一点。 另一个问题出在印度自身。莫迪精心打造的“强人”形象及民族主义拥趸,令任何妥协都举步维艰。反对派和媒体也将每一次让步视为“政治失败”,而非换取市场准入的经济胜利。 主张印度应靠近中国的声音则忽视了边境冲突与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印度的损失远超想象 情况本不该发展至此。印度确实要保护农业和小型产业,但工程、电子、制药、纺织、珠宝等高就业行业都迫切需要美国市场的准入。信息技术服务虽然未被纳入此次贸易谈判,却是潜在谈判筹码,毕竟印度外包巨头有多达40%的营收来自北美。 下一步怎么走? 印度卢比或将承压,但股市投资者目前表现淡定。一位美国投资公司高管指出,美国市场只占印度GDP不到3%,未来6%-7%的增长主要依赖人口红利、城市化和数字化等内部因素。 不过,彭博经济研究初步估算,如果电子和制药行业也被征收25%关税,印度GDP中期增长将被拖累约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莫迪政府正在设法为受影响出口商提供支持,但问题是:政府能负担多久?如果特朗普再次升级施压,或对莫迪月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不满,事态将更复杂。特别是这次峰会若引发更多金砖国家(BRICS)联动,或恰逢美中达成贸易协议。 即便加征至50%,印度社会内部仍存在对危机的否认。 外交与贸易专家坚持印度应继续奉行“战略自主”,一种现代版的不结盟政策。这一理念早在印度与中国竞争iPhone供应链前便已成形。 商界领袖则重复老调:危机是改革机会。但政府却迟迟未动。 印度与美国的贸易协议谈判拖得越久,特朗普的要求只会越多,印度所需让步也将越大。 反观特朗普,如果他一味削弱印度、拉拢巴基斯坦,只会让中国,甚至俄罗斯更加强大。 若他不让步,或许该由莫迪当一回“理智的大人”。 ![]() ![]()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 ... and-china-the-prize By Menaka Doshi August 7, 2025 at 2:13 PM GMT+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