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H:澳洲旅游局新广告中的神奇画面:南极光 本周,澳洲旅游局推出其全球“Come and say G’day”旅游推广活动的第二阶段,由CGI动画袋鼠Ruby和一系列明星主演,包括Z世代版的霍根(Paul Hogan)、欧文(Bob Irwin)、英国名厨奈劳森(Nigella Lawson)、印度网红坦杜尔卡尔(Sara Tendulkar,板球传奇萨钦之女)以及中国演员于适(Yosh Yu)。 到目前为止,一切看似正常。 广告中出现了澳洲旅游宣传片的典型元素,壮丽的风景、野生动物、悉尼歌剧院,还有幽默感。 但有一个景点的出现却很不寻常,以往澳洲旅游宣传片中从未出现过,且在画面中一闪而过。 在广告的中文版中(见下方视频),有一幕是余皓然欣赏南极光(Aurora Australis)的壮丽景象。 诚然,北极光是北半球著名的旅游卖点,因为观赏极光是一种令人难忘的清单式体验。 我曾在加拿大西北地区看过一次极光,用“像是在看音乐”来形容那一夜的感受。 但问题是,极光并非随时可见。 观赏极光需要天时地利:晴朗的天空、极低的光污染以及太阳风暴。太阳粒子与地球大气层相撞并被拉向两极,才会形成这种现象。 北极光比南极光更容易观赏,因为北半球的大陆比澳洲更接近北极。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有绝对的保证。 几年前我去瑞典北部旅行,第一晚才看到短暂的极光,接下来的几晚则被云雪覆盖。即便在观赏极光的最佳地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就是为什么澳洲旅游局在新广告中加入南极光画面让人困惑的原因。 如果在北半球看极光需要好运气,那么在南半球则需要极高的好运气。 除了天候条件,南极光多数情况下甚至无法用肉眼看到。 相机可能能拍到,但你看到的顶多是模糊的光晕。 即便是塔斯马尼亚,这个澳洲最有可能看到南极光的地方,也在其官方指南中明确提醒: 塔斯马尼亚旅游局指南如是写道:“观赏时间短暂且光线微弱。南极光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天象:宣传照中绿光与紫光并非常态,有时几乎肉眼无法察觉”。 澳洲旅游局承认在广告中动用了电影特效。 虽然他们声称场景是基于真实的南极光影像“重现”的,但余皓然和搭档并未在南极光季节(5月至9月)拍摄时亲眼看到极光。 那么,为什么澳洲旅游局要把这种绝大多数游客几乎看不到的现象放进广告呢?毕竟,塔斯马尼亚还有许多随时可见的景点: 摇篮山、火焰湾(极光拍摄地)、酒杯湾,以及古今艺术博物馆。 据澳洲旅游局称,“追极光”已成为主要的旅游驱动力之一,亚洲市场尤其热衷于此类“观星”和“暗空”体验。 但我不禁觉得,如果中国游客因为广告而专程去塔斯马尼亚待上几天,希望能看到广告中那般壮观的极光,多数人恐怕会失望而归。 ![]() ![]() [yt]1324qyKUIdA[/yt] 来源: https://www.smh.com.au/traveller ... 0250806-p5mktn.html Craig Platt Digital editor, Traveller August 7, 2025 — 5.00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