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印度航空空难前“无法解释的10秒钟”或是调查关键 揭示这起空难真相的关键,可能就在波音客机急速失速前,驾驶舱内那令人不安的10秒钟。 6月12日,印度航空AI171航班起飞仅32秒即坠毁。但调查报告时间轴中隐藏的一段10秒空白,或许能揭示这架波音最先进客机失事的真正原因。 该航班由资深机长萨巴瓦尔(Sumeet Sabharwal)担任监控员,年轻副驾驶昆德尔(Clive Kunder)操作飞机。两人均通过健康检查和酒测。飞机于协调世界时8:08:39(艾哈迈达巴德当地时间下午1:38)起飞,目的地为伦敦。 起飞约3秒后,这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达到记录的最高空速。接着,仅在1秒内,两台发动机的燃油开关从“运行”状态同时切换至“关闭”。驾驶舱内随即出现混乱,一名飞行员质问对方为何切断燃油,对方则表示自己并没有动手。 根据印度官方初步报告,10秒后第一组燃油开关被复位为“运行”,4秒后第二组才复位。 但报告未说明是谁发言,也未记录两人在这30秒内的更多对话。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退休监察员丹尼尔(Michael Daniel)说:“这10秒至关重要,因为飞机飞得太低太慢,发动机无法重新点火提供爬升动力。” 丹尼尔表示:“是某位飞行员故意关闭燃油后又改变主意,还是纯属失误?”,人为因素将是调查关注重点。 虽然驾驶舱语音记录器捕捉了通话内容,但调查人员只公布了关于燃油开关的那句对话。据彭博社此前报道,是昆德尔问萨巴瓦尔是否动了开关,后者否认。 印度航空首席执行官威尔逊(Campbell Wilson)本月致员工备忘录称,初步报告“提供了更多线索,但也带来更多疑问”。 公司已对旗下飞机进行安全检查,未发现异常。 虽然波音787的紧急系统在起飞5秒后启动,但飞机在失去主电源的关键时刻离地面过近,几乎无法恢复。 飞行员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想按常规步骤爬升、高度稳定后启动自动驾驶,再进行应急处置,几乎不可能。 起飞时飞机接近最大起飞重量,根本没有足够高度为机组争取时间。 在这种情形下,执行“操控、导航、通联、缓解”应急流程基本无可能。 尼泊尔航空公司前高级飞行员及培训主管辛格(P. P. Singh)表示:“发动机几乎在起飞时就熄火,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若要挽救飞机,必须立即将燃油重新打开,因为发动机需要几秒钟才能恢复推力。 彭博社采访了六位参与过空难调查的飞行员和专家,复原这段驾驶舱10秒钟的可能情景。 多数人要求匿名,强调他们的观点不构成对最终报告的质疑。 两台发动机骤停会立即触发多重警报,包括语音提示、蜂鸣声,以及控制面板上黄色闪灯,警示飞行员双发熄火。 在波音787驾驶舱中,黄色警示灯是分级系统的一部分:红色表示如引擎起火等致命威胁,黄色为需要迅速处理的重大故障如发动机熄火,绿色和蓝色仅作信息提示,无需立刻应对。 除了警报声,另一个可能导致燃油重新打开延迟的原因是飞行员的心理反应,“惊吓效应”。 专家称,这种现象是一种短暂的大脑冻结反应。处于极端且陌生情况的飞行员可能瞬间失去反应。双发熄火极为罕见,特别是在起飞后不久,骤然看到两台发动机同时失效,加上警报轰鸣,可能让飞行员产生短暂但致命的迟缓反应。 在发动机失效后,机腹部位部署了紧急风力发电机(RAT),可提供有限液压动力,但仅能维持机长一侧操作。 这意味着飞机控制从原本在右侧操作的副驾驶转移至左座机长手中。只有完成这一体能与心理的交接后,机组才能开始挽救努力。 摆脱最初的惊愕后,机组试图通过复位燃油开关来重启引擎,这是应对飞行中引擎熄火的标准步骤。 报告显示,两组燃油开关在4秒内被成功复位至“运行”状态。 但此时,已经太迟。 在08:09:05,其中一位飞行员发出紧急呼叫:“Mayday,Mayday,Mayday。” 空管人员回应,但未收到回复。 最终,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坠毁在机场边界外,造成机上与地面共260人遇难。 ![]() ![]() ![]() ![]()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 ... ?srnd=homepage-asia By Mihir Mishra, Danny Lee, Yasufumi Saito, and Adrian Leung July 24, 2025 at 9:00 AM GMT+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