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间谍蟑螂与AI机器人:德国绘制的未来战争蓝图 路透社慕尼黑/柏林/法兰克福7月23日消息,对德国国防初创企业Helsing的联合创始人舍尔夫(Gundbert Scherf)来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改变了一切。 四年前,舍尔夫创办了专注军事打击无人机和战场AI的公司,但起初为了吸引投资非常艰难。如今,这已不是他最担心的事。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公司在上月的一轮融资中估值翻倍至120亿美元。 舍尔夫表示:“欧洲今年首次在国防技术采购方面的支出超过了美国”。这位麦肯锡前合伙人认为,欧洲可能正站在国防创新转型的门槛上,类似于二战期间美国迅速开发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 “欧洲终于开始正视国防问题。” 路透社采访了两打企业高管、投资人和政策制定者,探讨德国,欧洲最大经济体如何计划在重塑欧洲防务中扮演核心角色。 德国总理默茨领导的政府视AI和初创科技为国防战略关键,并正在削减官僚主义,试图将初创企业直接与军方高层对接。 受到纳粹军国主义创伤和战后和平主义传统影响,德国长期维持规模较小且克制的国防工业,并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 德国商业模式长期偏好风险规避和渐进式改良,而非颠覆式创新。 如今情况发生逆转。随着美国安全支持的不确定性上升,德国计划到2029年将常规国防预算几乎增加三倍,达到每年约1620亿欧元。这些资金大部分将投入到战争形态的重塑中。 Helsing正是德国防务初创浪潮的一部分,这些公司正在开发从AI坦克机器人、无人微型潜艇到实战型间谍蟑螂等前沿技术。 舍尔夫说:“我们想帮欧洲重新找回它的脊梁”。 这些初创公司如今已开始与政府展开合作,部分还与莱茵金属(Rheinmetall)和Hensoldt等传统军工巨头并肩作战。而后者由于背负常规系统的庞大订单,缺乏推动创新的动力。 默茨内阁本周三通过的新草案采购法旨在降低初创企业参与招标的门槛,允许政府为资金紧张的公司提前付款,同时限制招标范围仅限欧盟内企业。 自主机器人制造商ARX Robotics的CEO兼创始人维特费尔德(Marc Wietfeld)说,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钱不是问题了,我们现在有的是钱。” 他说,这是一个转折点。 德国引领欧洲军备革新 随着特朗普重返政治舞台并再次质疑美国对北约的承诺,德国承诺到2029年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的3.5%,推进速度快于多数欧洲盟友。 柏林官员强调要打造独立的欧洲防务产业,减少对美依赖。但要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扩展军工“独角兽”,障碍重重。 与美国统一的军工市场相比,欧洲各国拥有各自独立的军购标准。美国早在2015年就开始扶持Shield AI、Anduril、Palantir等初创公司,通过给予它们部分军事合约让其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欧洲初创企业直到最近才获得政府支持。但《航空周刊》5月分析显示,2024年欧洲19个最大国防支出国(包括土耳其与乌克兰)军购总额达1801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56亿美元,尽管美国整体军费仍远高于欧洲。 德国安全与防务行业协会(BDSV)负责人阿茨波迪恩(Hans Christoph Atzpodien)指出,德国军方的采购体系倾向于大企业,难以适应新技术所需的快速节奏。 德国国防部声明称正加快采购流程并更好地整合初创企业,使新技术能更快服务德国联邦国防军。德国军队强力采购机构负责人安妮特·莱尼格-埃姆登(Annette Lehnigk-Emden)强调,无人机和AI是战场革命的核心领域:“它们对战场的影响堪比机枪、坦克或飞机的首次登场。” 间谍蟑螂和战争观念革新 德国联邦国防军创新加速器网络创新中心负责人魏岑艾格(Sven Weizenegger)表示,乌克兰战争也在改变德国社会氛围,防务工作的“污名化”正逐步消除。 他说:“自乌克兰被入侵后,德国对安全问题的态度已焕然一新”。他现在每天能收到20到30个LinkedIn请求,而在2020年时每周只有两三条,内容大多是关于防务科技的创意。 部分项目简直如同科幻小说,例如Swarm Biotactics公司研发的半机械蟑螂。 这些生物机器人背上装有迷你摄像机和数据传输模块,通过电刺激实现远程操控,可用于战场侦察。 CEO威廉姆(Stefan Wilhelm)说:“我们的生物机器人由活体昆虫构成,具备神经刺激装置、感应器和加密通讯模块,既可单独操控,也可作为蜂群自主行动。” 在20世纪上半叶,德国科学家曾主导多个军事技术领域,从弹道导弹、喷气式飞机到制导武器,均为其先驱。 但战败后,德国被解除武装,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弹道导弹之父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战后被带到美国,后为NASA研制了将阿波罗飞船送上月球的火箭。 如今,国防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强大引擎。 互联网、GPS、半导体、喷气发动机等技术均源自军用研究。 在能源成本高企、出口需求疲软和中国竞争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德国这座4.7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过去两年陷入萎缩。扩大军事研发有望为其经济注入新活力。 防务投资机构Tholus Capital管理合伙人费德尔(Markus Federle)说:“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思维: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就代表强劲的经济和爆发式的创新”。 穿越“死亡之谷” 长期以来,欧洲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心理让初创企业难以获得关键早期资金,从而困于所谓“死亡之谷”——高投入、低回报的初期阶段。 但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支出,吸引了风险资本的关注。2024年,欧洲防务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金额达10亿美元,远高于2022年的3.73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增长。 如今,欧洲已有三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国防“独角兽”企业: Helsing、德国无人机制造商Quantum Systems和葡萄牙的Tekever。 Quantum公司战略总监克鲁克(Sven Kruck)表示:“德国正面临巨大压力,要扮演欧洲防务的领导角色”。 德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乌克兰第二大军援国。过去需数年批准的军购项目,如今几个月内即可落地;欧洲初创公司也获得了在实战环境中测试产品的机会。 根据Dealroom为路透社的数据显示,德国国防初创企业在过去五年中吸引了14亿美元的投资,领先于英国。 Project A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Jack Wang表示,许多德国初创企业依托其工程能力,擅长将现有部件整合成可规模化的系统。“欧洲的人才质量非常高,而德国无疑是我们见过最强的人才集聚地。” 德国汽车工业的疲软使制造能力出现富余,德国经济支柱中小型企业(Mittelstand)成为重要后盾。 巴伐利亚创业公司Donaustahl的CEO图曼(Stefan Thumann)说,他每天收到三到五份来自汽车行业工程师的求职申请。 他说:“初创公司只需要大脑来进行设计和原型制造。而德国中小企业就是他们的肌肉。” ![]() ![]() 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 ... warfare-2025-07-23/ By Supantha Mukherjee, Sarah Marsh and Christoph Steitz July 23, 202510:36 PM GMT+10Updated 7 hours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