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特朗普贸易协议初现清晰轮廓,为全球制造业带来方向感 在数月关税不确定性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的一系列贸易协议,正逐步勾勒出全球最大制造业地区的新贸易格局。 周二,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协议,对日本商品(包括汽车)征收15%关税。与菲律宾的协议定为19%,与印尼持平,仅比越南的20%略低,显示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将接受类似税率。 法国外贸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阮氏清表示,在“10%成为新零税率”的背景下,15%-20%的税率对企业而言仍属可接受,美国企业仍有利润空间从海外进口。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他将于下周在斯德哥尔摩与中国官员举行第三轮会谈,旨在延长中美关税休战,并扩大谈判范围。中美近期缓和迹象还包括美国放宽芯片限制、中国恢复稀土出口。 特朗普周二对记者说:“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我们的关系非常好。” 综合来看,在六个月的关税威胁过后,市场终于迎来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此前美方对中国征税一度高达145%,对部分亚洲小国也逼近50%。 投资人对此表示欢迎,亚洲股市创下一个月最大涨幅,日经225指数上涨3.2%,丰田等车企领涨;标普500期货也上涨0.2%。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lbert Park对彭博电视表示:“股市对这些变化反应乐观,但可能尚未充分反映更高关税带来的潜在冲击。” 今年4月,在美股、债市与美元同步下跌的市场信号下,特朗普暂停最高一批关税,留出时间供各国磋商。各国由此得以推动更为温和的协议。 尽管协议初现成果,但关键问题仍未解决。特朗普政府仍考虑对半导体、制药等关键产业征收行业性关税,这将直接影响台湾、印度等尚未与美达成协议的经济体。 韩国虽可参考日本协议模板,但对产业关税的暴露程度更高。特朗普还计划对约150个较小国家统一征收10%-15%的关税。 随着关税范围与标准逐渐明确,拥有跨亚洲供应链、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终于可重新评估如何调整布局,减轻销售冲击。 如同2018年第一轮贸易战一样,新一轮关税措施也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将生产线迁出中国。 目前中国商品平均关税仍为区域最高,再加上白宫持续施压中国科技与贸易野心,企业转向其它更稳定市场已成趋势。 企业与行业组织多月来一直表示,相较关税本身,不确定性对投资打击更大。据标普采购经理指数(PMI),自2021年8月以来,东盟制造业活动出现最严重萎缩,新订单锐减、大规模裁员与采购活动走弱。 为了抢在新关税生效前出货,亚洲对美出货量曾大幅提前,但这股“前置发货潮”将随着税率实施而放缓。 尽管东南亚税率较特朗普早期威胁低,日本为15%也低于预期,但仍显著高于特朗普上台前的水平。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表示,最新协议继续推动关税向15%-20%靠拢,特朗普已明确倾向将10%基准税率调升,这将对亚洲GDP增长预期构成下行风险。 高盛经济学家预测,美国“对等关税”将从10%上调至15%,这可能推动通胀并抑制经济增长。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表示,在看到关税政策落实及其对经济的传导效应前,不会贸然降息,这也引发特朗普不满。 目前,特朗普将此视为贸易领域的胜利,投资人整体情绪亦趋乐观。 特朗普周二在白宫一场活动上说道:“我刚刚签署了历史上最大的一项贸易协议,也许真的是史上最大与日本签的”,并称这是一项“对所有人都好的协议”。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manufacturing-base By Malcolm Scott and Katia Dmitrieva July 23, 2025 at 1:11 PM GMT+10 Updated on July 23, 2025 at 3:13 PM GMT+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