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古丝绸之路西夏王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5-7-13 07:46|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2570| 原文链接

南华早报:中国古丝绸之路西夏王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西夏帝王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认可该遗址在古丝绸之路上作为文化融合与商业活动中心的重要地位。

这一组也称为西夏王陵的墓葬群,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周五正式收到联合国文化机构的认定通知。

该遗址可追溯至由党项族(Tangut people)统治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

陵区位于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西约30公里处。

陵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内有九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32处防洪工程遗址以及一处约5公顷的北部建筑遗址,用于祭祀和陵区管理。

据报道,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该遗址见证了当时多元传统之间的文化融合与交流。

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文件中称,这是一处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考古遗址。

“西夏”之名源于其地处汉族统治的宋朝疆域之西北。

该政权与契丹建立的辽朝与西辽、女真建立的金朝、吐蕃诸部、回鹘诸部及蒙古帝国并存。

党项族由包含拓跋等部落组成,原为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今青海东南部山谷及四川部分地区。

拓跋部后来成为联盟领袖,并在7世纪初向唐朝归附,获赐唐皇室姓“李”,一直沿用至1038年建立西夏。

随后,吐蕃王国迫使党项族迁至今甘肃东部、宁夏及陕西北部。

国家文物局指出,这些西夏统治阶层的陵墓“证明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作用”。

西夏地处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南缘之间。

其东临黄河,西控古丝绸之路要塞玉门关,南守小关,北扼大漠。

文件称:“它占据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意义重大。”

同时出土的7 100件遗物包括建筑构件、碑刻、生活用品、兵器甲片、祭祀动物雕塑、兽骨和饰品。

这些文物“展示了西夏在建筑、陶瓷、冶金、石刻等方面的工艺技术”。

国家文物局在分析陵墓选址时指出,党项统治者受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影响颇深。

“党项人与汉族往来频繁,因而其帝陵选址与建造深受中国传统堪舆学影响。”

西夏帝王陵面朝东南,背靠西北高山,东临兴庆府旧址与黄河。

陵区依山面水,地势高阔,每座陵寝的中轴线都对准贺兰山的特定山峰。

古代中国传统陵寝建筑亦影响西夏帝王陵的结构。

“尽管绝大多数建筑为夯土结构,但原本配有木构、砖瓦,形成了仿木结构的夯土风格。”

遗址还保留了其他朝代帝陵所没有的特殊建筑,如陵塔。

另有平面呈圆形的碑亭,厚墙以土坯砌筑,与常见方形木碑亭迥异。

墓室采用拱顶土窑式,墙面以木板护壁,这可能源于党项人居住土窑的传统。

国家文物局表示:“自1227年被蒙古帝国征服以来,这批帝王陵以遗址形态保存至今,真实性可靠。”

1972年宁夏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测绘并正式发掘。

自1988年起,政府将其列为最高级别保护单位。

新华社称,西夏帝王陵的加入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报道援引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的话说:“中国将继续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义务。”

饶权补充说,中国将持续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和能力。















来源: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 ... world-heritage-list

Published: 5:00pm, 12 Jul 2025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