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论文论述关于多语言带来的认知能力优势。除了通过说一门语言打开大门外,多语言还能改善”执行功能“, 这是一种涵盖了忽略干扰、规划复杂任务以及在获得新信息时调整信念的能力的宽泛概念。最打动人的是无数研究甚至显示说两种语言的人老年痴呆发作较晚,平均来说晚四年。但是有些研究未能被成功重复验证,这也让专家开始质疑这种效果是否真实存在,若确实存在的话,它具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好消息是如果你想让你的大脑受益的话,学一门语言永远不会太迟。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在成年后学习一定量的语言不会提振比如执行功能,但它确实减缓与年龄有关的衰退。 享受其中最大好处的似乎来自充分掌握了第二语言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往往把两种语言都像母语那样说,或者至少长期以来以近乎每天的频率说第二语言。不幸的是在大学里学点法语无法带来深度知识和长期体验的同样好处。在一天里(或对话中)经常转换语言可能也尤其重要。 对口译和笔译工作者的研究对双语优势提供了一些最强的证据。比如说翻译人员在反复切换加减法的题目的过程中反应速度比单语者更快,这说明他们在整体认知控制方面表现更好。 不过西悉尼大学的 Mark Antoniou说其他方面则是一片"满是复杂变量的迷雾森林”。双语者在许多方面本身就与单语者不同。例如外交官的孩子从小在国外用外语生活和学习,他们所拥有的认知和教育优势可能与双语本身无关。而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在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说多种语言的人反而表现出最强的认知优势。研究人员推测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双语环境对孩子大脑的锻炼可能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年龄也起到作用。研究显示比起对年轻成年人,语言对大脑的作用在年轻孩子和老年人身上的身上更强。双语幼儿在认知发展早期表现优于同龄的单语儿童,但这些单语儿童后来可能会逐渐赶上。 一项相关的荟萃分析显示在45项研究中,有25项发现6岁以下儿童具有双语优势,而在6到12岁儿童中,仅有17项研究发现这种优势。 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加拿大约克大学的Ellen Bialystok把双语所带来的认知保护效果比作把一片带孔的瑞士奶酪覆盖在面包上。而进行比如锻炼身体等其他有益于大脑的活动,就像是再叠上一片奶酪。由于每片奶酪的“洞”分布不同,多重叠加能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但所有这些研究都把语言学习获得的无可争议的精神超能力视为理所当然,那就是能够和那些你本来无法与之交谈或理解的人交谈。哪怕你无法选择父母,无法从幼童时期就讲流利外语,光能够获得这个能力本身就值得你去试一试。 https://www.smh.com.au/lifestyle/health-and-wellness/is-being-bilingual-good-for-your-brain-perhaps-20250704-p5mcjl.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