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以伊冲突 促使中国重新考虑俄气管道项目 据接近北京决策的人士透露,以色列与伊朗的战争重新点燃了中国领导人对一条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管道的兴趣。 这或将为多年停滞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PowerofSiberia2)项目注入新动力。 “西伯利亚力量2号”因价格和所有权条款分歧,以及中国对过度依赖俄能源的担忧而受阻。 但中东战事让北京重新衡量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可靠性的必要性,即便以伊间脆弱的停火协议正生效。 咨询公司RystadEnergy的数据显示,中国约30%的天然气以液化天然气形式经霍尔木兹海峡从卡塔尔和阿联酋进口。与此同时,中国的独立炼油厂,俗称“茶壶”(teapots)近年来已离不开廉价伊朗原油。 分析人士称,尽管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以阻止其海外售油,但是伊朗逾九成原油现出口中国。特朗普在宣布以伊停火后罕见提及中国进口伊朗石油:“中国现在可以继续从伊朗购油。希望他们也多买点美国油。” 一名白宫官员随后表示,特朗普只是指出停火避免了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中断;他仍呼吁中国购买美国而非受制裁的伊朗石油。 即便停火在即,近期冲突仍促使北京寻找替代方案,相关人士与分析师称。 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也在寻求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俄油约占中国石油需求五分之一。莫斯科急需资金维持乌克兰战争,正努力扩大对华能源销售。 卡内基俄欧亚中心主任、专研中俄关系的加布耶夫(AlexanderGabuev)说:“军事局势的动荡不定让中国领导层认识到,陆上管道的稳定供应具有地缘政治优势。俄罗斯可能因此受益。” 俄罗斯官方媒体将中东紧张局势与“西伯利亚力量2号”复活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国家网站Prime近日标题写道:“LNG末日:中国火速重回‘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 分析师称,俄总统普京9月访华时,预计会推动将该项目列入议程。 “西伯利亚力量2号”延续2019年投运的“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对莫斯科而言急迫性远高于北京。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失去其最大能源市场欧洲。 此后,莫斯科愈发依赖中国买家。但管道基础设施有限、LNG能力偏小,唯有新建大型管道才能显著提升对华供气。 对于北京而言,中东及其他地区的LNG供应令该项目并非必不可少。 据接近决策人士称,中方官方理由之一是将单一国家油气进口比例限制在20%。因此谈判多年未果,尽管莫斯科多次声称协议即将达成。 现在这一情况可能正在改变。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曼与伊朗之间,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水深宽阔可容世界最大油轮通行,是关键能源通道,一旦关闭或致油气市场动荡并推高成本。 分析人士认为海峡被完全封锁的可能性低,因为伊朗也依赖该通道,且此举或引发美军反应,但近期冲突凸显其潜在冲击。 Rystad中国天然气研究主管熊巍表示:“中东紧张局势升级突显霍尔木兹海峡若遭封锁的严重后果。若通道被阻,中国LNG供应形势将从过度签约转为赤字。” 除海湾动荡外,中美贸易战近几个月导致美国LNG对华出口停滞,逆转双方多年来增长的能源贸易。长期看,分析师称中国将天然气视为从化石燃料过渡到零碳时代的“桥梁燃料”,需求仍将扩大。 接近北京决策的人士说,在特朗普政府公开讨论挑拨中俄关系之际,中国亦有意强化与俄罗斯的合作。推进搁浅的管道有助于巩固中俄关系。 然而,即便达成协议,分析师估计管道建设至少需五年,与全长1800英里的首条管线相仿。 重大障碍仍存,包括气价分歧及巨额投资需求。 另一症结是中方要求项目股权,而俄方不愿让步。 这些分歧反映了两国间挥之不去的不信任,尽管普京与习近平曾宣称两国友谊“无上限”。 来源: https://www.wsj.com/world/china- ... _mediumtopper_pos_3 By Georgi Kantchev Follow and Lingling Wei Following June 24, 2025 11:00 pm 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