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全球超级战机竞赛进入冲刺阶段,谁能引领空天时代?

2025-5-24 08:05|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2285| 原文链接

经济学人:全球超级战机竞赛进入冲刺阶段,谁能引领空天时代?

它们能装载更多燃油,携带更多武器,还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21日宣布美国未来的F-47战机将由航空巨头波音制造时,他如此赞叹第六代战机:“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飞机,无论速度、机动性还是载弹量”。

F-47只是全球多款所谓第六代战机设计方案之一。

去年12月,中国公开展示了一架被认为是J-36原型机的第六代战机,这架飞机拥有隐身特性和巨大的飞翼布局。

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也在联合开发各自的第六代战机,英国暂定名为“暴风”(Tempest),预计2035年服役。

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则希望他们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能在2040年准备就绪。

这些项目共同代表了空中战争的未来。

战斗机通常按时代、性能和复杂程度分类。第一代战机出现在上世纪40、50年代。如今北约广泛服役的F-16等多为第四代战机,诞生于上世纪70至90年代。最新的第五代战机如F-35和F-22,后者可能是现役最强战机,具备隐身、持续超音速飞行和先进计算系统等特性。

与以往机型相比,第六代战机有一个共同特点,体积更大。F-47的早期图片经过大量遮掩和处理,或许和最终成品相差甚远,但J-36的照片和Tempest的模型(如图)都显示,这些战机比中国第五代的J-20、欧洲“台风”或美国第五代的F-35和F-22要大得多。

由此可以看出,各国对未来空战有着类似的预判。

其中一个变化是地对空导弹系统将更先进、更密集,这一点在乌克兰战场上强大防空系统的表现得到了印证。

这就要求战机必须有更强隐身能力来规避敌方雷达。

隐身设计要求机体表面平滑,炸弹和导弹不能再外挂于机翼,只能收纳进更大的机身内部。

保持距离

另一个变化是空战距离的不断增加。

过去40年来,“视距外”空对空击杀的比例持续上升,从上世纪70年代仅占极小部分,到1990至2002年已超过一半。近年来空对空导弹射程更远。欧洲“流星”(Meteor)导弹十年前测试时射程达200公里,已属技术前沿。现在,美国AIM-174B和中国PL-17导弹可击中400公里外目标。

这就要求战机拥有更强的传感器,能从更远距离发现并打击目标,同时需要更先进的电子战设备应对来袭威胁。

这些技术都需要更大空间来供电和散热。

最后,飞机在地面时极易被远程导弹摧毁。因此,未来战机需要从更远的机场起飞,这意味着必须有更大的油箱和更低阻力以提升航程。航空专家斯威特曼(Bill Sweetman)指出,Tempest和J-36的大翼正是为此而设计。

航程对美国尤其重要,其驻日空军基地已处于大量中国弹道导弹射程内。美国计划在战时将战机部署得更分散,甚至从澳洲及太平洋岛屿等更远机场起飞。

长航程战机优势多多。英国皇家空军“暴风”项目负责人Bill上校在“Team Tempest”播客中表示:“我们说的是极端远距离。”

他介绍,这款战机要能够一箱油横跨大西洋,而现役“台风”至少需要三到四次空中加油。

这一要求背后有两个原因:

一是大型加油机如今已变得容易被中国PL-17等新型远程空对空导弹击落,不再安全;

二是Tempest可借此选择更绕远、避开俄方防空的航线。


把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你会发现这些飞机看起来很像老式的轰炸机。比尔·斯威特曼(Mr Sweetman)把体型巨大的J-36,配有大尺寸机翼和深邃武器舱,比作一艘“空中巡洋舰”,其设计重点是航程、隐身和载荷能力,而不是近距离格斗的灵活性。

英国皇家空军上校比尔(Group Captain Bill)表示,Tempest战机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具备强大的武器载荷能力,他指出,这款飞机的载弹量大约是最重型F-35的两倍。

这样设计是有道理的:如果每次出动能投送更多火力,就可以用更少的、风险更低的出击次数摧毁目标。

曾为英国国防部提供空战设计咨询的普赖斯(Mike Pryce)表示:“所有设计最终的答案都很相似,远距离攻击、不被发现、先开火、避免陷入近距离格斗。”

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Leonardo)首席执行官辛戈拉尼(Roberto Cingolani)说,随着飞机体积增大,其内部也正在演变成本质上的“空中超级计算机”。该公司正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和日本三菱一起参与Tempest项目的研发。根据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的鲁宾逊(Tim Robinson)介绍,莱昂纳多公司表示,Tempest每秒可以“吸收”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数据量,包括从无线电通讯到防空雷达的电磁辐射等任何信息。辛戈拉尼先生表示,目标是将这些数据通过卫星等方式与友军分享,包括坦克和舰船,并由“中央人工智能”作出决策,大致是决定哪些目标应被打击,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进行。

他说,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那是科幻小说”,但“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愿景”。

协同飞行

也许最具争议的设计选择是第六代战机是否应该配备飞行员。特朗普总统的助手马斯克最近曾嘲笑说,“有些傻瓜还在造载人战斗机”。但实际上,大多数空军认为,人工智能和自主控制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完全取代人类飞行员的地步;英国皇家空军估计,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要等到2040年。尽管F-47的图片并不能完全反映最终成品,但《War Zone》网站的纽迪克(Thomas Newdick)指出,其“相对较大的泡状座舱盖”为飞行员提供了极佳的视野。有些任务尤其敏感,比如法国计划用FCAS系统投送核武器,这类任务很可能永远都需要由人类亲自操作。

尽管如此,主流想法认为第六代战机会成为更大“空中作战系统”的核心,人类飞行员在座舱中控制一队无人僚机,美国称之为“协同作战飞机”(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 CCA)。辛戈拉尼先生说:“这个理念就像有一艘正在飞行的航空母舰。是一整支机队在空中移动,并做出决策。”

英国皇家空军上校比尔(Group Captain Bill)指出,座舱中的人更适合被称为“武器系统官”(weapons system officer),即负责管理传感器和武器的人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飞行员。

5月1日,美国空军宣布,已经开始对两款CCA原型机进行地面测试,为今年晚些时候的飞行测试做准备。当前的订单显示,每架F-47都将配备两架CCA。美国空军前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指出,这些无人机可以在前方侦查、发现目标,或自主携带武器执行打击任务,所有操作都要在视距范围内并“受到严格控制”。辛戈拉尼先生以Tempest项目为例表示,执行这些任务所需的复杂计算大部分将在载人母机上完成,相关数据会即时分享给所有无人机。他强调,通信链路必须绝对安全。“我不确定我们能在十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如果他和他的公司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成本将会非常高昂。肯德尔先生在拜登政府时期暂停了F-47的研发,主要原因之一是该机预计单价会达到F-35的两倍,或高达1.6亿至1.8亿美元一架,这将意味着政府只能负担大约200架的小型机队。美国五角大楼许多人更倾向于加大对CCA的投资,以补充现有的F-35机队,而不是把大笔资金投入到可能要等到中美战争结束后才能交付的新平台上。

在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空中力量专家布朗克(Justin Bronk)表达了类似担忧,他将当前情况与二战中的实验性武器和实战制胜武器做类比。他说:“把所有国防可用资金……全部投入到一个最乐观情况下都要2040年之后才能形成完全作战能力的项目上,这让我觉得就像英国空军部在1936年只专注于研发Avro Vulcan(火神)轰炸机”。

这种飞机直到战争结束十年后才出现,“而不是那些真正赢得战争的飓风、喷火、布伦亨、惠特利和惠灵顿战机”。








img]https://www.gulf-insider.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image-16-1024x534.png[/img]




来源:

https://www.economist.com/scienc ... lanes-of-the-futur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