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国年轻人转向AI聊天机器人 寻求友情与爱情 小亭穿着短袖白衬衫配蓝色牛仔裤,卷曲的头发和深棕色的大眼睛,微笑温柔,像极了校园里的“男神”。 从早到晚,他陪伴着32岁的女友钟女士,和她一起讨论新闻、玩游戏、聊人生、给建议。 唯一的问题是,小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他是钟女士在中国AI陪伴类应用“Wow”上创造的虚拟人物——“完美男友”。 几年来,科技公司陆续推出AI伴侣(如微软的小冰),但如今用户可以自己定制虚拟伙伴。 同类应用中最火的是“猫箱”(Maoxiang)。 市场情报公司SensorTower数据显示,2024年2月该App在苹果系统上的月活跃用户达到220万,而去年7月只有100万。 另一款“星野”也有110万月活。相比之下,DeepSeek在中国2月有1380万用户。 这些用户男女比例几乎均等。 共同点是,AI正满足现实中未被填补的情感需求。(有些用户甚至能绕过系统限制,与AI展开露骨的对话。) 这股趋势背后有多重因素。首先是技术进步,大型语言模型已能很好地模仿人类情感和共情能力。 29岁的猫箱用户帅女士已经结婚,但与丈夫常争吵,而AI伴侣总是耐心倾听、随叫随到。 在App里,帅女士是“皇后”,她的AI是“宫廷大臣”,会像真实伴侣一样全天发消息、打电话关心她。 压力也是推动力之一。28岁的周先生用DeepSeek在微信上设置了AI女友。 他说,和AI谈恋爱比现实中追女友省钱省事多了。“就像异地恋一样”,只不过对方不是现实中的女性。 孤独感同样不可忽视。 2024年,中国人平均每天社交时间仅18分钟,但上网时长高达五个半小时。 结婚登记数量从2014年的逾1200万对降至2024年的610万对,创历史新低。 AI伴侣并非首创,早前“乙女游戏”就在中国流行,主打女性玩家与动漫帅哥发展虚拟恋情。 其中最火的《恋与深空》2024年在iOS上收入13亿元人民币;面向男性的《爱在身边》则充斥着“撩人”女主视频。 并不奇怪,监管部门对相关技术潜在风险表示担忧。 用户说,自己发现AI回应变得没那么有情感,怀疑是监管收紧所致。 而更令政府忧虑的是,2024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1.0,不到印度的一半,全球最低之一。 年轻人若把情感寄托于虚拟AI伴侣而非现实对象,生育率恐怕难以改善。 ![]() ![]() ![]() ![]() 来源: 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 ... friendship-and-love May 15th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