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社论:印巴冲突升级风险逼近,全球外交面临重大考验 印度总理莫迪曾在2022年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今天的时代不是战争的时代。” 如今,莫迪与其巴基斯坦对手谢里夫应当重新思考这句话的意义。印度因克什米尔境内游客遭枪杀事件,对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境内的“恐怖基础设施”发动空袭,可能引发两个核国家之间令人担忧的升级螺旋。这场复杂而危险的危机需要双方保持克制。 而国际社会,尤其是特朗普领导的美国,亟需加大外交努力,以避免冲突全面爆发。 莫迪政府显然认为,对帕哈甘(Pahalgam)造成26人死亡的袭击必须作出军事回应。印度当局指责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分子涉案,外交秘书称新德里有“威慑和先发制人的必要”。印度民愤高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印度并未公开其所谓的涉巴证据,也未允许进行独立调查,而伊斯兰堡方面则否认相关指控。 印度表示其“精准”打击了巴基斯坦与巴控克什米尔境内9处“恐怖营地”,意图避免附带伤害。但巴基斯坦军方称,此次空袭已造成26人死亡、46人受伤。此次空袭不仅目标更多,打击深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更超越了2019年克什米尔紧张局势时的军事行动,成为数十年来最广泛的一次交火。 然而,印度方面近期在言辞上展现出试图控制局势的意图。 截至周三,国际社会仍在等待巴基斯坦的回应。巴军已被授权“在选择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采取应对措施。 如果伊斯兰堡宣称击落5架印军战机和一架战斗无人机的说法属实,这一打击已超过2019年,足以构成有效报复。 巴方可借此转向降温路线,也可能面临国内要求进行更大规模报复的压力。如果选择有限且避免平民伤亡的目标,或可避免走向进一步升级。 双方皆拥有核武,若冲突升级,后果将是毁灭性的。然而正因为如此,这种“互毁能力”的认知本身反而可能促成降温机制。两国都清楚自身利益所在。对印度而言,战争将严重阻碍其跻身全球经济强国的进程;对巴基斯坦来说,战火将中断其刚刚起步的经济复苏,该国财政部长周三仍在伦敦向投资者推介。 这些现实信息正是国际社会可有效传递的内容。作为唯一能对双方施加影响的国家,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已表示对印方空袭“感到遗憾”,并希望“战斗尽快结束”,但他若真是“和平缔造者”,应推动其政府像第一任期那样大力开展穿梭外交。当前印巴紧张局势的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俄乌战争,甚至对全球秩序构成同等级别的威胁。 法国是印度重要的经济伙伴和日益关键的武器供应国,亦具影响力;英国刚与印度签署新贸易协议,也有介入空间;而中国毗邻克什米尔,在巴基斯坦投资巨大,也应敦促伊斯兰堡保持克制。 不过,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多边体系的打击,意味着要实现全球外交合作前景并不乐观。印巴对峙已成为一个早期试炼: 世界大国是否仍有能力独立或合作避免一场潜在灾难,即将见分晓。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5098c79c-3b7f-4105-b229-5d137c898f0f The editorial board PublishedMay 7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