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为何美国将在对华关税战中失败? 特朗普总统所谓的“解放日”关税,这些“对等征税”方案可以说是史上最离奇的贸易政策之一,在遭遇市场强烈反弹后迅速撤回,最终演变为一场与中国的贸易战。这场战争可能是他一开始就预谋好的,也可能不是。 那么,美国是否能赢得对华这场战争?更广义地说,特朗普“二次归来”后的美国是否有能力在全球对华竞争中胜出?答案是否定的。 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不可战胜,而是因为美国正在主动丢弃它本该倚仗的所有优势,对抗一个庞大、有能力且极具意志力的对手,中国。 特朗普在2018年曾发帖称,“贸易战是好事,而且容易赢。” 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贸易战会伤害双方。 虽然双方可能达成某种改善局面的协议,但更常见的情形是,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损,而这恐怕正是特朗普所希望的结果,美国赢,中国输。 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的关税,中国则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关税,并限制稀土出口。 这些高得近乎禁止性水平的贸易壁垒,形成了一种“墨西哥式对峙”,双方都无法真正赢得胜利。 据称,美国的策略是“劝说”其它国家对中国实施高关税,以换取来自美国的贸易优惠(也许还有安全上的让步)。 这种结果可行吗?并不可行。 原因之一是,中国手中也握有强大的筹码。很多国家已经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与美国的贸易额,包括澳洲、巴西、印度、印尼、日本和韩国。虽然美国仍是多数国家更重要的出口市场,部分源于特朗普所批评的贸易逆差,但中国同样是许多国家不可或缺的进口来源,很多关键商品都难以替代。 毕竟,进口本就是贸易的核心。 更关键的是,美国已变得不可靠。 一个“交易型”的美国,总是在寻求更划算的协议。没有哪个理智的国家会愿意在对抗中国时,把未来寄托在一个如此多变的合作伙伴身上。特朗普对加拿大的做法是典型例证,而加拿大最终用选票支持了自由党。特朗普能从中吸取教训吗?豹子能改掉斑点吗?他就是他,而且是美国人两次选出来的人。 此外,中国相信自己人民承受经济压力的能力强于美国民众。对中国而言,贸易战主要是需求冲击;但对美国来说,这是供应冲击。相比之下,恢复需求远比弥补供应缺口要容易。 简而言之,美国无法获得它所设想的那些贸易协议,也不会赢得对华胜利。我预计,当白宫意识到现实之后,特朗普可能会部分撤退,并宣布“胜利”,然后转向其它战线。 但这并不改变一个事实:美国确实正与中国争夺全球影响力。不幸的是,真正有能力应对这场竞争的美国,并不是今天这个特朗普治下的美国。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不会有好结果。它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虽然经济总量相当,但这是靠更高的生产率实现的。美国的文化、思想、政治影响仍远大于中国,这得益于其更具吸引力的理念与制度。美国过去也凭借与志同道合国家建立的强大联盟巩固了全球影响力。这些都是它继承的、宝贵的国家资产。 然而在特朗普治下,美国正在经历一场自我毁灭: 将法治工具化为政治报复; 肢解联邦政府; 蔑视宪政基础; 攻击科研机构与高校独立性; 否定统计数据权威; 敌视包括合法在内的移民。 这些移民一度是美国成功的重要支柱;公开拒绝医学与气候科学;否定最基本的贸易经济学原理;甚至在价值观上偏向独裁者普京,而非民主领导人泽连斯基;并对美国构建的全球合作秩序所依赖的同盟体系嗤之以鼻。这一切都出自一个曾拥抱2021年国会骚乱的政治势力。 诚然,全球经济秩序确实需要改革;中国的消费主导型增长势在必行;美国本身也急需制度改革。但目前发生的并不是改革,而是对美国国内外成功根基的彻底破坏。这种伤害将很难修复,人们也不可能忘记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一个试图用裙带资本主义取代法治与宪政的美国,不可能超越中国。 一个只会算账、毫无理念的“交易型”美国,不可能获得盟友的真诚支持。 这个世界需要一个能与中国既竞争又合作的美国,而不是这个注定在两方面都做不好的美国。 ![]() ![]() ![]() ![]()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75f358e2-1802-4c7f-9b74-9c42af2bdeb4 Martin Wolf Published April 29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