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为什么特朗普无法在美国生产iPhone?

2025-4-29 07:12|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555| 原文链接

金融时报长篇报道:为什么特朗普无法在美国生产iPhone?

特朗普政府希望iPhone能够在美国制造,但iPhone内部复杂的组件供应链说明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上一次在美国新开一家智能手机工厂是在2013年,当时摩托罗拉宣布希望挑战“美国制造成本过高”的传统观念。

但仅仅12个月后,这家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工厂因为销量低迷和高昂成本被关闭了。  

如果特朗普总统如愿,苹果公司将成为下一个检验这一理论的科技巨头。

特朗普政府希望这家智能手机巨头将iPhone的制造地从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转移到美国。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4月初说道:“记得那支由成千上万工人组成的大军,在给iPhone拧小螺丝吗?这种场景将在美国上演。”  

供应链专家认为,特朗普的计划将面临与摩托罗拉当年同样的问题,事实上,有些预测认为,如果iPhone完全在美国组装,其售价可能高达3500美元。  

但让苹果制造回迁美国的难题并不仅仅在于勒特尼克提到的“工人数量”。

更大挑战在于,迁移支撑苹果在中国运营、经过几十年积累而成的全球复杂供应链。  

圣克拉拉大学利维商学院(Leavey Business School)信息系统教授Andy Tsay说。:“最开始是因为低劳动力成本,公司去中国是因为便宜。但他们留在了中国,现在不管好坏都被锁定在中国了。中国速度快、灵活、且具备世界一流水准,所以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劳动力成本低的理由。”  

苹果正在计划减少在中国的生产规模,而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印度。

苹果在印度已经花了近十年时间打造一条替代供应链,并计划未来所有面向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都在印度组装。  

仔细看看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内部结构,就能明白苹果的供应链有多复杂,也能理解为什么分析师普遍认为特朗普的设想根本不切实际。  

iPhone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产品:自2007年上市以来,已售出约28亿部,为苹果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收入。到今天,iPhone仍占据苹果整体销售额的大约一半。  

新款iPhone由大约2700个不同零件组成,苹果在28个国家拥有187家供应商。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目前不到5%的iPhone零部件是在美国生产的,包括玻璃外壳、启用Face ID的激光器以及处理器和5G调制解调器等芯片。  

大部分其余组件在中国制造,但大多数高科技零部件产自台湾,另有一些关键部件来自韩国和日本。  

仅以iPhone的三个零部件生产过程为例,就能看出将制造迁回美国为何如此困难。  

iPhone的显示屏玻璃虽然在美国制造,但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背光显示层和互动感应层主要在韩国生产,并最终在中国组装固定。

大多数iPhone的外框是由一整块铝材制成。金属块需要使用高度专业化的机器进行切割和成型,而这种规模化设备目前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  

固定iPhone各部分的74颗小螺丝主要在中国和印度生产,并由工人手工安装。  

苹果的全球供应链是如今主导全球经济的复杂网络的典型案例,而这种体系并不会因为关税而轻易被打破。  

二十年前,中国对苹果这类科技公司最大的吸引力可能是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这至今仍相对于美国是一种优势。  

但现在的iPhone供应链,是利用了亚洲近十个国家在各个零部件上的专业技术,再在中国形成供应商集群为中心的体系。  

专家指出,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彻底重塑这种组织、规模和技能组合是不切实际的。  

根据研究公司TechInsights与《金融时报》分享的一份报告,苹果“极不可能将iPhone组装迁回美国”。

指出:“智能手机供应链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依靠着熟练的工程师和大量装配工人。”  

苹果每年出货超过2.3亿部iPhone,相当于每分钟生产438部。  

凭借大规模生产和压缩成本的能力,苹果在每部iPhone 16 Pro(256GB)上大约能赚取400美元,净利润率约36%。

TechInsights估算,最终组装和测试成本仅为10美元,电池4美元,显示屏和触控层38美元。  

这个精密供应链中的关键是提供电子制造服务(EMS)的公司,比如台湾的富士康,它组装了全球大多数iPhone。

富士康根据苹果的需求,不断扩展并调整生产线:最初在中国南方城市深圳设厂,后来扩展到中国各地,并进入东南亚和印度。  

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伍德林(Erik Woodring)介绍,2010年,在补贴、减税和其它优惠政策支持下,富士康花了15亿美元在郑州建设了“iPhone城”,这里生产了全球约50%的iPhone。伍德林指出:“这只是建设成本,不包括运营成本,而且高峰时期有35万名员工在这里工作。”  

但富士康及较小的组装合作伙伴,比如台湾的和硕和中国的立讯精密(Luxshare),只是负责整合由数百家其他公司制造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包括摄像头镜头、镀膜材料、各种印刷电路板和用于支撑iPhone的基板,它们分散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地制造。  

目前,大约85%的iPhone仍在中国组装,其余在印度生产。  

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地理近距离对于苹果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Andy Tsay表示:“供应链活动共址有很多优势,比如加快速度、提高沟通质量、促进产品和工艺设计的创新。”  

他补充说:“这意味着你可以很快拿到零部件,也可以轻松与供应商沟通。如果在客户(这里指苹果)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隔着一片海洋,那就会形成劣势。”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莫汉(Wamsi Mohan)指出,这种电子生态系统意味着把组装转移到美国会“引入低效”。“如果所有零件不是就近制造,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即使苹果能够为部分零部件找到替代制造商,但有些关键零件是独家供应的。例如,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为iPhone提供主要处理器。虽然台积电表示1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开始了量产,但专家们指出,目前台湾和韩国生产的芯片仍无法替代。

为什么将芯片生产转移到美国极其困难

一张拍摄于2025年2月的卫星图像显示,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半导体制造厂。这座工厂包括大片白色屋顶的厂房、大规模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周边基础设施以及正在进行的施工活动,整体坐落在沙漠景观中。  

地面图像显示了TSMC亚利桑那公司Fab 21工厂。画面前景是一块印有台积电Logo的红黑色大招牌,周围是仙人掌和砂砾构成的典型沙漠景观。背景中,在多云的天空下,可以看到一座现代化工业建筑。  

远景图中,TSMC工厂坐落在沙漠山脉和戏剧性的多云天空背景之下。前景可以看到施工设备、模块化建筑和临时结构,以及大片被清理出来的沙漠土地。  

因此,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将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需要在自动化、设备、基础设施和培训上进行长期协调投资。同时,激励外国零部件制造商在美国建厂也是一大挑战。  

美国银行的莫汉(Wamsi Mohan)表示:“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供应商,生产的某种零部件既可以用在华为,也可以用在小米手机上,你就拥有了议价筹码。因为在中国你能实现规模化和高效生产,如果只为苹果供货,动力就很低。”  

Andy Tsay教授指出,政策不确定性也是问题之一。

他说:“以现行美国体制来说,每四年政策可能彻底翻盘一次,这不利于企业投资。当企业和个人做出投资决策时,他们需要一个远远超出四年的预期。”  

兰德尔(Mark Randall)曾在摩托罗拉担任高级副总裁,当时摩托罗拉隶属于谷歌,并曾计划在美国建设智能手机工厂。

他表示,这个想法并非不可能,但“我当时就知道,这会非常非常难。”  

兰德尔指出,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在美国所需的人工成本“显著高于其他地方”。

例如,美国机械加工工程师严重短缺。

如果要将电子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美国,“我们说的是需要成千上万这样的工程师。”  

此外,兰德尔补充说,关税在新建工厂的成本建模中造成了“噩梦般”的困扰。

他说:“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公司不会对当前看到的变化做出短期、冲动式反应。你必须超级有战略眼光,清晰规划长期方向。”

美国制造?——iPhone零部件供应链揭示制造回流之难

深入分析最新款iPhone机型中三种零部件的供应链,清楚地展示了在一个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细微转变的行业中,将制造业迁回美国的复杂性。  

目前在美国制造的触控屏部件只有屏幕外壳,由苹果长期合作的玻璃制造商康宁公司(Corning)在肯塔基州生产,不过该公司在中国和印度也设有工厂。  

而有助于延长电池续航的OLED显示屏,以及支持屏幕交互的多点触控集成层,主要由韩国三星生产。  

使屏幕具备功能的核心电子零件则在中国的生产设施内与显示单元组合,之后再将整个组件运往富士康工厂,与iPhone的其它部分组装在一起。  

金属外框生动地展现了将中国从苹果供应链中剔除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大多数机型来说,外壳是使用高精度数控(CNC)机床从铝块切割并塑形而成的。  

TechInsights分析师Wayne Lam表示,这一过程依赖于一支由大量CNC机床组成的“军队”,而苹果在中国的供应商花了多年时间才建立起这样的规模,目前在其他地方无法复制。  

林补充道:“如果苹果打算把iPhone生产迁回美国,目前在美国能采购到的CNC机床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中国生态系统的生产规模。”  

他还指出:“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在中国以外复制的专业技能。”  

即使是iPhone中最简单的零件微型螺丝,也相当复杂。根据不同用途,这些螺丝使用不同材料制成,螺帽类型也多种多样,包括十字、平头、三角头和五角星型等。  

但真正体现问题的是拧螺丝的工序。苹果的设计不同于其他许多智能手机品牌,它不使用胶水粘合外框。分析师表示,目前让富士康雇佣工人手动拧螺丝,比投资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更具成本效益。  

考虑到美国工人不太可能愿意以苹果需要维持利润率的薪资水平从事如此重复的工作,因此若在美国生产,必须高度依赖自动化,而相关技术目前尚未发展成熟。  

Andy Tsay教授说:“我们必须设想一下美国那种工厂会是什么样子。它不会像中国那样是一个拥有宿舍和健身房的30万人工厂城,而会是基于人工与自动化成本比的完全不同模式。”  

科技行业对稀土元素的依赖,进一步增加了苹果制造迁移的难度。例如,镧(Lanthanum)被用于iPhone电池以延长寿命,也用于屏幕增强色彩;而镝(Dysprosium)则用于iPhone的彩色屏幕和震动功能。  

大部分稀土材料,这些对于芯片和电池至关重要的原料,都由中国开采和加工。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报告,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依赖中国。包括苹果在内的多家公司直接从中国采购。  

这也让中国拥有了筹码,目前中国已对一系列稀土出口实施限制,作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回应。

中国之外的选择

在苹果CEO库克的领导下,苹果(Apple)一直在通过寻找关键零部件的替代来源和路线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随着公司努力应对美国政府与北京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分析人士表示,苹果可能会继续将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越南和巴西等国家。  

苹果与印度的关系日益紧密,并计划最快在明年将所有面向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转移到印度组装,这将使印度的智能手机产量翻倍。  

总部位于孟买的分析师、Counterpoint Research联合创始人沙阿(Neil Shah)表示:“如果你看看苹果的iPhone制造战略,它主要选择那些在制造方面能获得优势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政府激励政策、成本较低,并且有良好本地需求的地方。”  

沙阿指出,印度不仅提供了政府支持和低于中国的成本,还有英语软件工程师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未来有可能成为最大市场。”  

沙阿估算,去年苹果全球生产的iPhone中,大约16%是在印度组装的,今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沙阿补充说:“所有有利因素都在为印度成为中国之外的替代地排列好阵势。”  

沙阿说,印度2017年开始生产iPhone时,最初是将半成品套件运送到印度组装,“就像组装宜家(IKEA)家具一样”。  

莫迪政府试图通过对电路板等零部件征收进口税,来鼓励企业在印度本地增加更多组装,但目前大部分零部件仍然从中国、韩国、台湾或其他地区空运而来。  

将整个供应链彻底迁入印度面临着政治敏感性的问题。由于担心业务流失,中国在某些情况下对为富士康等制造商安装或维护设备的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实施了签证延误。

加上中印关系紧张,意味着苹果在迁移组件供应商和专业设备时,必须应对中国方面可能设置的障碍。  

沙阿表示,如果美国对印度加征26%的额外关税,巴西可能成为苹果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因其在成本上介于印度和中国之间。巴西国内市场比越南更大,苹果可以从巴西方便地向拉美、加拿大、西欧及美国发货。

未来的不确定性

关税最终如何影响iPhone以及其他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目前仍不确定。特朗普总统在所谓的对等关税中排除了手机、芯片制造设备和部分计算机后,又启动了一项国家安全审查,以评估是否应对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征税。

他表示,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  

关税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尚不明朗。

TechInsights预测,2025年下半年,iPhone 17的成本将上涨10%-30%。不过,摩根士丹利认为,苹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中期内避免价格上涨,包括增加印度组装比例、与供应商分担成本上涨压力,以及停产低存储版本的滞销机型。  

其他潜在干扰因素也在酝酿中。

针对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计划通过与多国贸易谈判孤立中国,北京警告将对任何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达成协议的国家进行报复。

任何更广泛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措施,都将对苹果的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  

Andy Tsay教授指出:“这是苹果的关键时刻,因为它对中国的依赖具有双重性,既是供应基地,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

他还说:“而中国会轻易放走苹果吗?毕竟,中国也需要苹果。”  






















来源:

https://ig.ft.com/us-iphon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