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五分钟电动车充电已成现实,但美国造的电动车享受不到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极速充电技术凸显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这正是中国政府重点推动的技术方向。 上海,全球两家领先的电池制造商正展开一场技术竞赛,将电动车的充电时间缩短至仅五分钟,这大约与传统汽油车加油所需时间相当。 具有地缘政治影响的是,这两家技术领先者都来自中国。 这一成就展示出中国在下一代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已扩展至全球,某些方面甚至远远领先美国多年。 电动车电池的这一技术飞跃,是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电动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中的最新成果,令西方政府震惊,也印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将中国打造为全球技术强国的目标。 全球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本周在中国最大汽车展“上海车展”期间宣布,已开发出一套全新快速充电系统,只需五分钟即可为车辆提供约320英里的续航。 这一技术突破,将充电时间压缩至与加油几乎相当,进一步攻破了阻碍电动车普及的一大障碍。 CATL的公告紧随另一家中国电池制造商——比亚迪之后。比亚迪不仅制造电池,也生产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车。 今年3月,比亚迪在总部深圳宣布,其新充电技术可在五分钟内提供250英里续航。 不过,这些技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投入市场。 目前这些电池仅能在一张尚在建设中的超级快速充电站网络中使用。 尽管如此,CATL和比亚迪的技术再次证明,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已远远领先美国数年,而特朗普政府却正在加强对中国企业获取尖端技术的限制。 在习近平主导下,中国早已将电动车列为战略技术重点;而在华盛顿,政府与国会议员日益担忧能源安全问题。 目前,宁德时代已生产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动车电池,其中包括在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所使用的电池。 但CATL和比亚迪的这些技术成果,在近期内不太可能惠及美国消费者,因为美方对中国商品,特别是中国产电动车,征收的高额关税仍然存在。 这凸显了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汽车市场之间,在汽车产业格局与消费者体验方面日益明显的分歧。 由于拜登政府早前对中国进口车征收约100%的关税,中国电动车在美国道路上极为罕见。 而近期,特朗普又对几乎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45%的附加关税,其中包括汽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习近平推动的“自上而下”新能源政策广受民众支持。 由于电价相对较低,再加上消费补贴,中国消费者如今购买电动车的几率已与购车整体趋势持平。 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3月,全国售出的乘用车中,有52%为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增程式电动车。 随着中国电动车渗透率迅速提升,本土企业已在全球电动车供应链中取得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电池领域,这是决定电动车性能的核心技术。许多中国企业早期与特斯拉合作,从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开始获得重要推动。 如今,全球对中国电池供应商的依赖日益加深,加上担忧中国产电动车可能大量涌入海外市场、威胁本地车企,引发了美国及其他西方市场的高度警惕。 福特引入宁德时代技术自建电池厂,中国电池企业持续领跑全球 为追赶中国的电池技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计划在美国本土建设一家电池工厂,使用宁德时代的技术来生产电池。 中国电池制造商在磷酸铁锂(LFP)电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种以铁为基础的电池在成本上低于北美和欧洲广泛使用的镍钴类电池。 宁德时代最新的快充电池是其“神行”系列第二代产品,仍为LFP电池,续航里程可达约500英里。 CATL表示,通过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新电池在快速充电时可避免过热问题。 在电动车动力系统领域,中国的主导地位已非常明显。从原材料采购到组件组装,美国在电池制造的多个环节都落后于中国。 《华尔街日报》探讨了美国能否突破当前的不利局面。 不过,这类新型电池能否快速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的制约。 比亚迪曾表示,计划在中国建设四千个兼容快充技术的充电站,但初期只会用于两款车型,短期内应用范围有限。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指出,车企需要观察快速充电技术能否快速扩大使用范围,强调“理论推演与实际应用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汽车行业顾问邓恩(Mike Dunne)表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超快充技术确实是技术突破,但仍存在多项挑战。 他指出,这种新技术成本更高,而且频繁使用会加剧电池损耗。 邓恩说道:“目前来看,更像是噱头多于实质。”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拥有逾1300万个电动车充电设施,包括公共与私人运营站点。而根据美国能源与交通联合办公室的数据,美国目前大约有77300个充电站点,总计23万个充电桩。 虽然两国数据不一定完全可比,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充电环境远远领先于美国。 此外,宁德时代本周一还发布了一款新型钠离子电池,名为“Naxtra”。目前主流电动车电池仍严重依赖锂资源,而锂的供应链已显现瓶颈。 CATL表示,如果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将有助于降低对锂的依赖。 钠离子电池以一种名为“纯碱”的钠化合物制成,这种原料可以通过食盐制造。 与锂不同,钠资源在全球各地广泛存在。目前美国也在积极开发这一技术。 ![]() ![]() 来源: https://www.wsj.com/business/aut ... 57?mod=hp_lead_pos7 By Yoko Kubota Following April 23, 2025 7:03 am 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