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谁将为特朗普的经济目标买单?

2025-4-21 06:13|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671|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谁将为特朗普的经济目标买单?

削减贸易逆差,意味着外国资金净流入枯竭。这将冲击股价,并推高企业借贷成本。  

要解释特朗普总统到底想要什么,已经成了一项颇具规模的产业,而且往往在刚刚发表后就被现实打脸。然而关于他的关税政策,有两件事是明确的:

他希望减少贸易逆差,也希望通过投资重建美国制造业。

那些真心相信他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的人,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要实现这些,还会带来什么结果。

出发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这是衡量一国贸易和投资进出状况的最广义指标。它有两个方面必须平衡:

经常账户,用来统计贸易流和一些其他细节(这里不展开);

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它们衡量的是资金流入和流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对工厂等进行投资。

多年来,美国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因此经常账户部分出现了贸易逆差。

为了让国际收支得以平衡,就需要有相应数量的资本流入。

这主要依赖于外国人购买美国资产,最显著的是股票和以国债形式存在的政府债务。

特朗普的计划将打破这种动态,更小的贸易逆差意味着更少的资本流入。

特朗普的执念是商品逆差,而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减少。

第一种方式是整体的货物和服务逆差不变,但牺牲服务业(特朗普似乎并不关心),从而换取制造业增长。

换句话说:削弱华尔街和硅谷,成全主街(Main Street)。但这需要在国内进行税收和监管层面的调整。

第二种方式是减少整体的贸易逆差。这将意味着外国资金流入减少(别忘了,收支必须平衡)。再结合制造业投资的增加,因为进口商品由于关税变得不那么有竞争力,那么美国就必须提供更多储蓄,来资助新建的装配厂、无尘车间和密集劳动力工厂。

但在国内也必须实现平衡。更多储蓄意味着更少消费。美国长期依赖外国储蓄的另一面,就是它可以消费得远超自身能力。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必须努力工作谋生,而美国只需承诺其“完全信任与信用”就能换取商品。

尽管我可能会被归类为“特朗普解说员”之一,但我始终认为,特朗普更看重的是人作为“劳动者”而非“消费者”。现有的系统旨在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并让就业岗位“随之而来”,哪怕这些岗位是在美国以外,而不是优先创造工作岗位,再根据这些岗位所能生产的东西来安排消费。

市场正努力理解这种体系被推翻后的影响。以下是四个可能的结果:

商品更贵,选择更少。  

提高储蓄意味着减少消费。关税相当于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加税,这可被视为政府在“储蓄”,同时也推高了几乎所有进口商品的价格。

利率上升  

抵消贸易逆差的资本流入,帮助为联邦政府的大规模借款提供了资金。削减贸易逆差后,外国资金净流入枯竭。为了吸引本国储户购买国债而非股票或企业债券,国债收益率将不得不上升,这将冲击股市,并提高企业借贷成本。

股价下跌  

只有很小一部分外资用于建厂投资。如果有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或许还能为制造业重建提供部分资金。但我们假设特朗普成功缩小了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字,那么外资流入将更少(记住:必须平衡)。因此,更多的外资流入工厂建设就意味着更少流入股票和债券,从而压低股价。

美元走弱  
根据经济理论,当储蓄与投资不再平衡时,美元就是那个会发生变化的变量。如果美国储蓄不足以覆盖其投资需求,那么美元应当贬值,以吸引外国人投资美国。

在实践中,美元因三大因素一直保持强劲:被用作外汇储备、国际贸易货币、以及全球储蓄的“避风港”。如今这三者都面临质疑:外汇储备持有国担心自己会像俄罗斯那样被断供;关税将压缩国际贸易;投资者担心美国法律不再能可靠保障其资产。

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疑问,以及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个人攻击,也可能吓退购买美元和国债的投资者。

美元还应当因美国经济疲软而走弱。过去一个世纪,美国凭借科技领先,逐步放弃低工资、低生产力的产业,转向复杂制造与高附加值服务业,例如芯片设计。

如果关税足够高,把这些低生产力岗位带回来是可能的,但这将削弱美国相较全球的经济领先优势。美国真的想把孟加拉国或柬埔寨的缝纫工作带回来吗?

看起来是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对等关税”已被设定在37%和49%。但生产率下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意味着货币走弱。

当然,这种描述有所简化。利率、美元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某一特定水平的美元与增长情况下,利率会更高,这三者之间的联动非常复杂。

在特朗普的经济顾问们开始对着咖啡喷气之前,我承认也可以想象出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但我认为极不可能实现。贸易赤字可能因为出口增长而下降,特别是若其它国家需求上升,尤其是那些长期抑制消费的国家。

特朗普在关税和国防上的极端策略确实让德国结束了财政紧缩,中国也在试图通过提高国内消费来应对关税。

我对德国和中国很快接受消费主义持怀疑态度。即便他们接受了,也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想要购买美国制造品,而不是那些竞争力极强的美国服务、能源和农产品,前提是他们愿意再购买任何美国商品,在过去三个月频频受辱和面对不可靠行为之后。

我怀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能带回多少制造业。

但如果真带回来了,受苦的将是投资者和消费者。






来源:

https://www.wsj.com/finance/inve ... 15?mod=hp_lead_pos4
By
James Mackintosh
Following
April 19, 2025 10:00 pm E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