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谁会在中美贸易战中先眨眼?

2025-4-19 08:36|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187| 原文链接

彭博社:谁会在中美贸易战中先眨眼?

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陷入一场高风险的对峙。

在今天的彭博社的《Big Take》播客中,我们探讨双方需要什么条件才会回到谈判桌上。

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学家都在关注同一个问题:

谁会先让步?

在今天的《Big Take》播客中,彭博社的约翰·刘(John Liu)和詹妮弗·韦尔奇(Jennifer Welch)与主持人大卫·古拉(David Gura)探讨了两位总统达成谈判所需的条件、中国当前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在贸易战中的立场,以及强硬策略为何这次可能行不通。

以下是访谈内容:

大卫·古拉:中美之间的僵局持续升温,导致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

彭博电视台:彭博新闻报道称中国正在扩大现有的贸易战……

彭博电视台:目前看起来我们不会很快看到国事访问或缓和的迹象,甚至连高级别会谈都遥遥无期……

古拉:过去两周,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了145%的关税,中国则以125%的报复性关税和关键稀土矿出口限制作为回应。

特朗普:中国想达成协议。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是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族群,而习近平主席是个很有自尊的人。

詹妮弗·韦尔奇:目前看起来,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朝着特朗普总统原本设想或希望的方向走。

古拉:詹妮弗·韦尔奇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总统任内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政策负责人,现在是彭博经济研究的首席地缘经济分析师。

韦尔奇:我认为特朗普总统的惯用手段就是施压。他的策略和习近平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以不可预测性和强硬著称,而中国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更偏好有结构、可预见的谈判。他们喜欢明确议程,好提前准备。而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在很多方面让中方很被动。

古拉:中国方面已经表示愿意进行谈判。周三,北京任命了一位谈判代表。但接近中国政府的消息人士告诉彭博社,习近平希望白宫在谈判中表现出更多尊重,并希望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立场更一致。这就引出了问题:

面对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对峙,是特朗普总统还是习近平主席会先让步?

约翰·刘:中国不会参与谈判,除非他们认为美国展现出了一定的诚意。

古拉:刘是彭博社中国区执行主编,常驻北京。

刘:我认为中方最担心的是,一旦开始与华盛顿进行来回磋商,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会被推翻,或者美国会反悔。特朗普政府有可能让中方,特别是习近平难堪。这是中方最核心的担忧。他们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古拉:我是古拉,欢迎收听彭博新闻的《Big Take》。今天我们将探讨特朗普和习近平何时会回到谈判桌、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贸易战立场,以及为何这次“硬碰硬”不太可能奏效。

古拉:本月初,特朗普宣布对大约60个贸易伙伴征收全面关税,兑现了他竞选时的重要承诺。

特朗普:上任第一天我们就要废除“拜登经济”,重新推行“美国优先经济”。

特朗普:我们会直接向中国出手,绝不再依赖他们。

古拉:虽然中国一直是特朗普攻击的对象,但此次关税的规模和力度仍让北京感到意外。不过,刘表示,不应该感到惊讶。

刘:我其实对大家的惊讶感到惊讶。因为特朗普只是做了他在竞选时承诺的事。他曾说要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60%以上。虽然中方一度对他不会真这样做抱有乐观预期,但他确实做了。中国方面也明确表示,如果美方实施关税,他们一定会还击。从我掌握的情况看,美方也对中国反击的速度和力度感到意外。

古拉:在美国,这件事登上了各大报纸头条和电视节目。在中国,这也是热门话题吗?

刘:到处都是。这是目前全国上下讨论的焦点。全国范围内都有强烈共识,支持中国反击。这些关税让习近平因果断还击而在国内更受欢迎,也激发了民族情绪,政府获得了更多支持。普通人、企业主都觉得中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不过也有一种隐忧,就是大家开始担心这些举措对经济的影响,未来会不会更糟。

古拉:约翰,周三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预期。这一经济表现对中国应对贸易战有什么影响?

刘:我认为,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就能撑得更久。可以说这是一场“斗狠游戏”,也是比谁更能熬的较量。第一季度GDP增长看起来不错,但可能掩盖了潜在的经济问题。比如,有很多出口订单被提前发出,是美国买家担心关税上涨而提前下单。这种现象可能掩盖了国内经济的疲弱。房地产危机还没解决,消费情绪和支出都很低迷。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刺激措施,推动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我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尤其是关税影响进一步显现时。

古拉:这不仅将决定中美谈判的走向,另一大因素还包括两位领导人的个性。彭博社的韦尔奇认为,特朗普总统长期以来强调“谈判艺术”,这会在这轮博弈中发挥巨大作用。

韦尔奇:从他的角度来看,他是个谈判高手。他惯于强硬手段。他在国内掌握了很大权力,我认为他正试图利用这种权力在谈判中占据优势。他想以“美国人民赋予他使命”的姿态登场,充分运用美国的综合国力,并比历届总统走得更远,挑战这种国力的边界。他对中国的态度如此强硬,也是在延续他第一任期的遗产。

古拉:在这样一场高级别谈判中,自尊心的作用有多大?两位领导人都是极其自负的人,这会如何影响谈判?

韦尔奇:我认为这正是谈判迟迟难以展开的主要障碍之一。显然,双方都在承受代价,未来可能还会更痛。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进展,反而双方都在说对方该先行动。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都不愿意显得软弱。

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曾暂停对等关税,甚至豁免电子产品,但他仍在用其它方式展示他在贸易上保持强硬。这对他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想延续第一任期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形象。习近平同样如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他必须表现出中国不会再被美国压制。之前他们已经承受了一轮关税压力,现在必须证明中国能顶住压力。

古拉:我们对特朗普总统的风格已经很熟悉了,但对美方观众来说,习近平依然是个谜。约翰,你能帮我们描绘一下这位领导人吗?他是如何应对这场博弈的?从中我们能看出他是怎样一个领导者?

刘:我觉得习近平传递出的是一种稳定、坚定的信息。他在政策上不会轻易转弯,但当事态紧急时,他又会迅速做出重大调整。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长期实施“清零政策”,这对经济和普通民众造成了巨大负担。但到2022年底,爆发了大规模抗议,人们上街要求结束清零政策。随后,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彻底取消了清零。这说明他愿意做出改变。但在此之前,他始终保持稳定、坚定的姿态,展现出他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并坚信那是正确道路。

古拉:韦尔奇认为,特朗普的算盘可能是:中国经济的问题,特别是债务规模、房地产危机和青年失业,会迫使习近平让步。

韦尔奇:这只是我的猜测,但我认为特朗普可能没料到北京会如此强硬地反击。他本来是想通过“你来我往”的加码方式,逼中国低头,然后自己再适时退让。但退让没有出现,结果是双方都推出了超高关税。

古拉:当前中美紧张局势高涨。白宫的表态让人觉得两国在贸易问题上从未如此对立。但韦尔奇指出,特朗普和习近平其实曾经达成过协议。

韦尔奇:那是在2020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原本是为后续“第二阶段”谈判铺路,后者本来要处理中国更棘手的结构性改革问题。但疫情爆发,加上美中关系持续恶化,第二阶段谈判从未真正展开。现在的问题是,这轮新谈判会不会变成“第一阶段2.0”——也就是通过采购协议来解决贸易不平衡——还是会真正触及当初没谈成的结构性议题?政府内部对此有不同看法。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特朗普本人怎么看?时间线也很重要。2020年的协议是在大选年签署的,我认为他当时是想在选前解决中美贸易问题,把它暂时搁置。

古拉:詹妮弗还指出,虽然特朗普本人并不需要再参选,也似乎不担心贸易战带来的后果,但他在国会的许多盟友却面临中期选举。

韦尔奇:这可能会促使他降低谈判目标,比如再搞一个“第一阶段”协议版本。但现在谁也说不准,这也是谈判迟迟无法推进的另一个原因。

古拉:在僵局持续之际,中美两国都在寻求与其它贸易伙伴合作。特朗普政府正在与中国的一些主要经济竞争对手洽谈潜在协议。总统的经济顾问们昨天刚与日本领导人会面,接下来几周还将与韩国和印度展开会谈。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也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刘说,习近平正试图加强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刘:特朗普不仅对中国加征关税,还对许多美国盟友也实施了关税,比如欧洲国家和一些东南亚国家。这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可以趁机塑造自己为全球经济稳定力量的形象,而将华盛顿描绘成不可预测、只顾自身、不顾他国利益的角色。习近平这周正在东南亚访问,包括越南和马来西亚。在越南,他呼吁越南与中国携手抵制“全球范围内的单边霸凌”,这显然是在暗指美国。

据说,今年稍晚将有多位欧洲领导人访问北京,参加一场峰会,这将为中国与欧洲加强关系提供新机会。当然,其他国家是否会全力拥抱中国,是另一回事。比如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印度、菲律宾,与中国有领土争端,不太可能迅速靠拢中国。这些关系中仍有猜疑存在。欧洲也是如此。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在外交、言辞和经济上支持俄罗斯,这使得许多欧洲国家对中国持保留态度。因此中国即便努力改善关系,也难以迅速获得完全信任。

古拉:你曾将当前局势形容为一场“斗狠游戏”(game of chicken)。那你觉得中国这边有多少“跑道”?也就是说,习近平还能坚持多久,才会面临必须妥协的经济压力?你怎么看?

刘:我认为,习近平在这场博弈中拥有非常长的“跑道”。毫无疑问,国内有广泛民意支持政府反击美国。这意味着,民众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承受更多痛苦,来为抗美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有应对困难时期的经验,愿意把额外的压力转嫁到本国企业和家庭身上。比如新冠时期,中国政府能实行那样严厉的封控,我想全世界很少有国家能做到。因此,这些因素说明中国可以长期与美方“硬扛”。

古拉:也就是说,特朗普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接到习近平的电话。

刘:这背后还存在一个文化差异。在中国人眼中,达成协议的过程是:习近平会派出谈判代表,特朗普也派人,然后双方反复沟通,逐步敲定每一个细节。当一切都谈妥、双方都满意后,习近平才会出面签字、握手。

但特朗普更倾向于直接打电话给习近平,一对一“谈成”事情。这根本不是中国的办事方式,也不是习近平的风格。

古拉: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谁会先让步?我请韦尔奇和刘分别在华盛顿和北京作出判断。

刘:无论是谁先让步,另一方都会迅速回应。如果特朗普先让步,中国一定会立刻正面回应,因为他们也希望摆脱这场僵局。如果中国先退一步,华盛顿大概会松一口气。

韦尔奇:我认为,最后双方都不会以公开或明显的方式“让步”。

我预测,会在较低层级以更安静的方式启动谈判,为未来的领导人会面铺路,因为双方都不愿丢面子。

这是我的推测,至于现实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homepage-asia

By David Gura, David Fox, Rachael Lewis-Krisky, and Julia Weaver
18 April 2025 at 8:44 am AES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