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澳洲和世界时政 查看内容

在加沙和乌克兰未兑现和平承诺后,特朗普或将发现伊朗同样难对付

2025-4-19 07:27|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688| 原文链接

路透社:在加沙和乌克兰未兑现和平承诺后,特朗普或将发现伊朗同样难对付

路透社华盛顿4月18日消息,在竞选时承诺迅速促成加沙和乌克兰和平却未能兑现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今将注意力转向另一个同样棘手的问题:

遏制伊朗日益升级的核计划。

特朗普政府计划本周六在罗马与伊朗举行第二轮会谈,这在经历多年敌对关系后原本被视为不可能的事。

早在其首个任期,特朗普就撕毁了2015年伊核协议,并发起“极限施压”制裁。

虽然上周末在阿曼的首次会谈被双方称为“积极”,但谈判代表们对迅速达成突破并不抱太高期望。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特朗普顾问团队内部对潜在核协议框架的讨论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

另有两位消息人士称,双方可能先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再推动达成更详细的正式协议。

为这一外交努力增添紧张氛围的是特朗普多次威胁称,若谈判失败将轰炸伊朗的核设施。

这意味着,曾在1月20日就职演说中宣称要做“和平缔造者”的特朗普,可能会把美国再次带入中东新冲突。

不过,特朗普周四表示他并不急于对伊朗动武,强调谈判仍是首选。

特朗普在白宫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会晤时说:“如果有第二选项,我认为对伊朗会非常糟糕。我觉得伊朗想谈判,我希望他们真心想谈。如果他们愿意谈,那对他们来说会是好事。”

美方谈判代表是特朗普的朋友、房地产业投资人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他此前毫无外交经验,被一些分析人士戏称为特朗普政府的“万能特使”。

他目前负责促成与伊朗的协议,还同时被指派要结束加沙和乌克兰的战争。

与他谈判的将是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Abbas Araqchi),这位经验丰富的谈判高手让一些西方外交官担心他会利用维特科夫缺乏专业知识的劣势。

美国前中东国家情报副官员帕尼科夫(Jonathan Panikoff)说:“要同时处理加沙、乌克兰和伊朗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非常吃力”。

他补充道:“尤其是伊朗问题,涉及大量技术细节、历史、地区地缘政治考量及更广泛的复杂因素”。

不过维特科夫有一项独特的谈判优势:他可直接向特朗普汇报,这应能向伊朗方面释放一个信号,他所传达的是总统本人的想法。

但这种优势是否能真正帮助促成协议,还有待观察。

不确定性重重

维特科夫最近的一些表态反而加剧了外界对特朗普伊朗政策目标的困惑。

在上周六的会谈前,他对《华尔街日报》表示,“武器化”是红线,似乎在淡化特朗普此前要求伊朗完全拆除核计划的立场。

但在本周一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他又称伊朗可在严格核查下少量浓缩铀。

随后周二在X上发文,又回到强硬表态,称伊朗必须“取消其浓缩铀计划”。

对此,阿拉格齐周三回应说:“浓缩铀是我们不可谈判的原则。”

对伊朗实施的严厉制裁似乎起到了一定作用,促使其重返谈判桌。

但德黑兰始终保持警惕,怀疑特朗普能否兑现承诺,并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抱持怀疑。伊朗一再否认外界指控其谋求核武器。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退出2015年国际核协议后,伊朗大幅超出协议限度,生产接近核弹级别的高纯度浓缩铀。

外交战绩喜忧参半

特朗普于4月7日突然宣布恢复与伊朗谈判,凸显了维特科夫在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核心地位。

但维特科夫至今战绩不佳。

他在调解俄乌战争上毫无进展,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战争持续不断。

在特朗普上任前不久,他曾协助达成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一项停火协议,但该协议如今已破裂。潜在的美以对伊军事打击,让整个中东地区神经紧绷。

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以色列已严重削弱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并始终明确表示如有必要将动手摧毁伊朗核设施,以消除其“生存威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特朗普与伊朗恢复谈判感到措手不及,并敦促效仿2003年利比亚弃核协议,而伊朗被普遍认为极不可能接受此方案。

据海湾国家官员透露,这些国家对中东再起战火感到担忧,希望谈判继续,但也担心自己被排除在进程之外。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与伊朗达成协议障碍重重,但相比于促成加沙或乌克兰和平,对特朗普来说,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反而不是最难实现的目标。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东问题分析师布卢门菲尔德(Laura Blumenfeld)说:“作为核协议的当事方,美国有一定控制力。双方都准备好、也渴望缓解核紧张局势。”





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world/wi ... t-tough-2025-04-18/

By Matt Spetalnick and Steve Holland
April 18, 20253:02 PM GMT+10Updated 15 hours ag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