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关税乱局的“希望结局”其实并不乐观 即使特朗普退让,他也成功制造了不确定性,这本身就等同于一种“关税” 华尔街和华盛顿最近流传着一种对当前关税乱局的乐观结局设想:特朗普总统与各国迅速达成协议,宣布胜利,并取消或大幅削减所谓“对等”关税,只保留那10%的统一关税和其它一些杂项关税,比如钢铁和铝制品。 这种设想的希望在于市场会因政策明朗而感到振奋,企业可以重新规划未来,所有人也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议题上。 然而,这种“和解”之所以会被看作是胜利,恰恰反映出“奥弗顿窗口”,也就是被视为合理的政策范围,已经迅速偏移至一个危险的位置,即使美国最终保留10%的关税,也会与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水平相当。 回顾一下,这一切其实是从2024年平均关税为2.5%的水平开始的。这个数字已经因为特朗普第一任期加征关税、随后拜登继续跟进而高于此前多数年份。大多数分析人士(包括我自己)原以为市场压力会迫使特朗普在重返白宫后放缓加税步伐。 华尔街的投行曾预测,关税上调的幅度大约在5个百分点左右。 但如今,美国的平均关税已升至24%,成为全球关税最高的国家,远远超过伊朗(12%)和委内瑞拉(14%)等传统“高关税国家”。 事实上,全球没有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且人均收入哪怕只有美国四分之一的国家,其平均关税能高于10%。 如果特朗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全面关税,并兑现对制药、半导体及其它行业的关税承诺,或者美国因外国报复而进一步升级措施,关税水平甚至还有可能继续上升。 不过,更可能的情况是,特朗普已经被“烫到”,会选择缩手。他过去也曾把微小的让步包装成重大胜利,这次可能也会如法炮制。 目前有60个经济体正面临在统一10%关税之外的“对等”关税,要与它们分别谈判确实很难想象。 但假设他真能做到,最有可能的“着陆点”就是:他保留那10%的统一关税,这是他竞选中的核心主张,也被视为改革美国财政收入结构的关键,同时继续对中国等特定国家,以及钢铁等特定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最终,美国的平均关税可能会降至12%到15%。虽然比现在低了不少,但仍属高位,后果仍然不容小觑。 市场或许会因为关税没高得更离谱而松一口气,但这种水平仍将严重打击进出口总量。 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更高价格、更差质量,同时大量高效率的出口和服务业岗位将被更低效率的进口替代产业工作所取代。 此外,即使关税水平处于12%到15%的区间,也将确保未来四年贸易政策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企业在政策走向不明的情况下,往往会推迟重大且不可逆的投资决策。这意味着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人们常误解“不确定性”只是“可能发生坏事的几率”,其实它更准确的定义是未来结果的变化范围,包括可能减税或加税。在过去50年里,美国的平均关税年变动从未超过1个百分点,大多数年份的变化甚至不到0.2个百分点(虽然像配额这样的贸易限制措施并未包含在这一指标中)。 如果美国的起点是12%的平均关税,即便未来总统比特朗普更理性稳定,企业也必须针对前所未有的政策可能性范围做情景规划。 可惜的是,现实没有真正的出路。即便特朗普在某些极端主张上让步,他也已经成功地改变了整个关税辩论方向,并制造出一种“政策不确定性”,这本身就像是一种隐形关税。 想要把这个“魔鬼”重新关进瓶子里,将会极其困难。 最好的做法也许是由国会收回制定关税的权力,这至少比把决定权交给一个人来得更可预测一些。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91879b7b-c492-4329-a412-ab597ca96b04 Jason Furman Published April 8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