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社论:民生成焦点,澳洲大选战火将起,长远议题压力逼近 澳洲联邦大选如今呈现出一种“套路化”。 执政党主打政绩,反对党则批评成绩;双方都承诺拿出一点实惠,来缓解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压力。 随着民调显示选情胶着,总理阿尔巴尼斯与反对党领袖达顿都采取了稳妥战术,将重点放在选民“钱包”上,而非提出能激发选民热情的新颖或大胆政策。几十年来不断的党内权力更迭已经削弱了政治创新的勇气,如今的领导人对“大创意”心存畏惧,避免推动改革共识,只提出几乎无差异的主张。 但这场将于5月3日举行的大选,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 澳洲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亟需制定通向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的路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与民主制度遭受的持续威胁,这些挑战在普京入侵乌克兰后愈发严峻。而未来执政者更需面对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掌权后带来的陌生而混乱的新世界。 尽管目前还难以预测选举结果,但不少澳洲人似乎已经有了共识:41%受访者认为可能出现悬峙议会(hung parliament)。 尽管如此,任何结果都不能视为注定。 也可能出现强烈选情波动,让达顿胜选;同样也可能是工党再度获得多数席位。 本报首席政治记者克罗(David Crowe)指出,首任期届满的总理通常会获得连任。如果阿尔巴尼斯赢得连任,他将成为自2004年霍华德以来首位完成完整任期后成功连任的总理。 阿尔巴尼斯在卫生与教育领域大幅投入,这两个领域一向被视为工党的强项;此外,他还以171亿澳元的个税减免博取民心。达顿则在预算案回应演讲中提出60亿澳元的燃油税减免,既是财政主张,也是选战起手式。 他同时塑造出一种“特朗普式”的危机论调,描绘澳洲正陷入混乱,迫切需要新的方向与新的领导者。 达顿提出的远期核电计划建设七座核电厂,看似是目前唯一具“远景”的政策。然而该计划遥不可及、问题重重,更可能制造分歧,而非凝聚共识。 毫无疑问,这场选举的焦点是生活成本。正如本报此前指出的,双方都未能给出有效对策,解决住房危机与超市物价飙升所造成的伤害。澳洲急需提出更多能推动增长、增加家庭财富、强化国家实力的想法。 但目前为止,各方只说了些空话。我们希望选战中局势能有所转变。 《SMH》最终会就支持的政党或候选人表态。 但在此之前,我们承诺将以无畏且公正的态度报道未来五周的选情,聚焦对澳洲未来真正重要的议题。 来源: https://www.smh.com.au/politics/ ... 0250328-p5lna8.html The Herald's View March 28, 2025 — 4.43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