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独家:印度230亿美元制造业激励计划未达预期,将于近期终止 路透社新德里3月21日消息,据四名印度政府官员透露,总理莫迪政府决定终止一项规模达230亿美元,旨在推动本土制造,对抗中国工厂的激励计划,仅在该计划启动四年后便放弃。 该“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roduction-Linked Initiative,简称PLI)原意是通过现金奖励吸引包括富士康,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等约750家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印度,并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从15%提升至25%。 但路透看到的政府文件显示,许多公司未能顺利启动生产,另一些虽完成生产目标却迟迟未收到补贴。 截至2024年10月,仅完成了既定产值目标的37%,补贴发放金额仅为预期总额的8%。 计划效果不均衡,制造业占比反降 根据印度商务部的一份分析文件,参与公司共生产了价值1519.3亿美元的商品,但仅获得17.3亿美元的补贴。整个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反而从15.4%下降至14.3%。 尽管政府在去年为回应投诉延长部分项目期限并提高发放频率,但仍未能解决审批繁琐与官僚拖延等结构性问题。 一位匿名官员直言,制度层面的束缚“持续削弱了该计划的效果”。 虽然在制药与手机制造等领域效果显著,这两个领域获得了94%的补贴资金,但其他领域则遭遇补贴不发或门槛限制。分析称,部分食品企业因未达投资门槛或增长要求而被拒发补贴,尽管该行业整体生产超过原定目标。 政府寻求新机制以延续制造业振兴目标 两名政府官员表示,计划终止并不代表印度放弃制造业发展目标,目前正计划推行新方案作为替代。 其中一种设想是,对企业在建厂初期的投资进行部分成本返还,从而让企业更快收回成本,而非等待生产完成后再发放补贴。 新德里“社会发展委员会”贸易专家达尔(Biswajit Dhar)指出,该激励计划“或许是我们重振制造业的最后机会”,如今计划失败,“你还能指望其它方式成功吗?” 这项政策终止之际,印度正试图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全球贸易战中寻找出路。 达尔表示,特朗普曾威胁对对美贸易顺差国家(如印度)实施报复性关税,这使得印度的出口行业压力倍增。 印度制造激励计划部分成功,多数领域未达标面临中止 印度在推出“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时,正值中国因“清零政策”导致供应链受阻,美国推动“去中国化”战略,全球企业纷纷采取“+1”策略,寻求中国以外的替代制造地。 印度具有人口年轻,成本较低,政治相对亲西方等优势,原本被视为最大受益国。的确,该国在手机和制药两个领域表现亮眼。 根据政府数据显示,印度在2023-24财年共生产手机价值490亿美元,较2020-21财年增长63%。苹果公司如今已在印度生产其最新型号的高端手机,而非仅限于入门款。 印度的制药出口也在十年内几乎翻倍,2023-24财年达278.5亿美元,确立其在全球药品生产中的领先地位。 钢铁,纺织,太阳能等行业进展不力,众多企业未达标 然而,除手机和医药外,计划涵盖的其他行业如钢铁,纺织与太阳能产业发展缓慢,受到来自中国等低成本国家的激烈竞争。 在太阳能领域,印度新能源部2024年12月的分析报告显示,12家参与企业中有8家预计无法完成目标,包括信实工业(Reliance),阿达尼集团和JSW集团旗下公司。 报告指出,信实集团太阳能业务预计到2027财年只能完成50%的目标;阿达尼尚未采购必要设备,JSW则“尚未开始任何工作”。JSW拒绝评论,阿达尼未回应媒体提问。 印度政府拒绝延期,强调公平问责制 2024年1月,商务部致函新能源部,拒绝延长太阳能激励计划至2027年以后,称延期将“对未完成目标的企业构成不公奖励”。 新能源部回应路透称,将坚持“公平与问责”原则,确保“只有达标企业才能获得激励”。 钢铁领域也面临类似困境。 根据一份未注明日期的整体分析,获批的58个项目中已有14个因进展缓慢被撤回或取消。 ![]() 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 ... ppoints-2025-03-21/ By Sarita Chaganti Singh and Shivangi Acharya March 21, 20254:12 PM GMT+11Updated 15 min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