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DeepSeek专注研发,与硅谷企业逐利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总部位于杭州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DeepSeek选择专注于技术研发,而非短期盈利。 这一策略与硅谷AI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快速实现商业化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自1月发布低成本,高性能的R1推理模型后,DeepSeek迅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免费网站和应用程序的用户激增,企业级付费客户也大幅增加。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上个月收入首次足以覆盖日常开支。 主要来自医疗和金融领域的客户争相购买DeepSeek旗下R1和V3模型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服务,需求旺盛以至于公司因非研发用途资源不足而不得不暂时暂停这项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DeepSeek创始人,亿万富豪梁文峰对近期市场的热捧兴趣不大,短期内并不打算充分商业化公司技术。相反,公司正将主要资源投入到模型研发以及人工通用智能(AGI),即具备人类认知能力的机器技术的突破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财务独立的创始人目前还婉拒了中国科技巨头及风投,国有基金的投资意向,许多投资者甚至难以与其本人见面。一位管理数十亿美元基金的中国投资者表示:“我们动用了顶层政府关系,也仅仅能与他们财务部门的人坐下来聊聊,但对方说‘抱歉,我们现在不融资’。他们显然现在无意扩大规模。这种创始人资金充裕且一心专注AGI研发的情况,非常罕见。” DeepSeek的异军突起令市场震动,引发人们对谷歌和OpenAI等美国科技企业能否保持技术优势产生怀疑,也质疑美国科技巨头斥巨资建设AI基础设施的决策是否明智。 DeepSeek的商业化策略与硅谷初创企业形成强烈反差。例如,OpenAI已充分利用其早期技术优势,将ChatGPT迅速发展为一项庞大的消费级业务,通过API销售实现巨额收入。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OpenAI自2019年以来已融资约200亿美元,并正与软银领投的投资者洽谈新一轮400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2600亿美元。该公司去年支出50亿美元用于训练新模型,同时实现了约40亿美元收入。 相比之下,DeepSeek现有员工仅约160人,而OpenAI则超过2000人。 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表示:“DeepSeek从一开始就非常专注于自己技术发展的方向。在R1(公司的推理大模型)发布之前,他们甚至都没有任何消费级产品。” 正因为DeepSeek对商业化的冷淡态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技术成熟,基础设施完善的科技公司得以争取到更多的中国企业客户,也引发市场对DeepSeek未来收入可持续性的担忧。例如,苹果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市场推出AI功能时,选择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Qwen)而非DeepSeek。 腾讯自开始采用DeepSeek开源模型后,其API销售迅速增长。该公司约一半云客户(主要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已尝试使用DeepSeek模型,其中20%希望腾讯协助其定制本地化版本。DeepSeek并未积极推广自己的大众产品,这也是腾讯选择将DeepSeek的模型用于其云平台乃至大众消费应用的原因之一。 梁文峰创办了中国顶级量化基金“高毅资产”,他在过去几年中购买了约一万片英伟达H800芯片和一万片A100芯片。这些芯片的采购早于美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禁令。 DeepSeek未来计划将主要通过第三方供应商满足超出其自身能力范围的需求。公司也已获得北京政府的支持,得以使用国家资助的数据中心,缓解了计算资源的瓶颈。 然而长期来看,DeepSeek仍可能因无法获取英伟达最新一代高性能芯片而面临发展瓶颈,因此未来或将考虑合作伙伴关系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业内人士认为,DeepSeek最终可能需要接受国家基金投资,以赢取更多政策支持。 据知情人士透露,DeepSeek目前正加紧推进下一代R2和V4模型的发布,原计划于5月推出,但可能提前以保持目前的市场势头。 真格基金的戴雨森指出:“我们正处于技术快速突破的早期阶段。企业应当专注于技术创新而非短期盈利,就像一个高中生现阶段挣不了多少钱,但如果培养他成为博士,未来将获得更高的收益。”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fb5c11bb-1d4b-465f-8283-451a19a3d425 Zijing Wu in Hong Kong Published March 14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