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周末长篇报道:谁杀死了美国软实力?特朗普主义与文化霸权的慢性死亡 国际关系本质上是权力政治。正如修昔底德在两千多年前所写的那样,“强者为所欲为,弱者逆来顺受”。 然而,权力不仅仅依赖于炸弹,子弹和经济胁迫。权力是影响他人以达成自身目标的能力,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吸引力实现,而不仅仅依靠武力或交易。 由于这种吸引力:软实力,往往不足以单独奏效,领导人可能更容易被硬实力所诱惑。但从长远来看,软实力往往更具决定性。罗马帝国不仅依靠其军团统治,还依靠罗马文化的吸引力。柏林墙的倒塌并非因炮火轰击,而是因为人们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并被西方的价值观所吸引,用锤子和推土机将其拆除。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取决于其文化,价值观以及政策在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受到国家行为是否符合广泛认可的价值观的影响。换句话说,对价值观的重视能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精明的现实主义者会在国家利益的定义中纳入一些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包容性的民族主义与排他性的民族主义之间存在重要区别。 “美国优先”这个口号在国内选举中可能很受欢迎,但在国际上却难以获得支持。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理解软实力。他在纽约房地产行业的背景,使他对权力的理解局限于胁迫和交易。否则,如何解释他对丹麦施压要求购买格陵兰,威胁巴拿马引发拉美国家愤怒,站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边削弱北约七十年的联盟体系,更不用说他解散了由前总统肯尼迪创立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这些举动都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 17世纪中叶的英国内战后,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著作中描述了一个无政府状态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其中生命“肮脏、残酷且短暂”。相较之下,洛克(John Locke)在数十年后较为和平的时代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状态中存在社会契约,使人们能够成功追求生命、自由和财产。这些思想后来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 特朗普对“搭便车”问题过于痴迷,以至于忘记了主导全球秩序符合美国的利益。 秉承洛克传统的自由主义者认为,尽管没有世界政府,但国际社会仍然有许多社会契约维持一定程度的世界秩序。在二战胜利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并试图将这些价值观嵌入被称为“自由国际秩序”的体系中,包括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济机构。美国并非总能完全践行这些自由主义价值观,但如果当时轴心国获胜,战后世界秩序将完全不同。 这些国际机构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然而,特朗普对自由主义价值观和国际机构毫无兴趣,甚至削弱或退出了多个关键组织。联合国系统的一项重要准则是: 国家不应通过武力侵占邻国领土。 但俄罗斯在2022年2月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公然违反了这一原则。然而,在战争三周年之际,特朗普拒绝谴责俄罗斯的侵略,美国甚至在联合国投票中站在俄罗斯一边。 二战后,人权法的崛起,包括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对种族灭绝惨剧的回应。尽管许多国家签署了相关公约,但它们往往未能严格遵守,或对条款有不同的解读。世界远未在自由主义价值观上达成共识,甚至在民主国家内部,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兴起也显示出深刻分歧。然而,普世价值仍然影响政治和权力。 特朗普短视的交易型思维忽视了这一“真相社交”(Truth Social)。 价值观影响国家的吸引力或软实力,调查显示,最受尊敬的国家通常是自由民主国家,而美国长期位居前列。像俄罗斯或中国这样的威权国家往往排名较低。然而,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取决于外界的认知,在不同国家和群体间可能有所不同。有趣的是,在美中两国的全球竞争中,皮尤(Pew)最近的民调显示,中国在大多数大陆上的形象都落后于美国,但在非洲两国势均力敌。 关于软实力和普世价值观,中国的情况尤其值得关注。随着中国的硬实力显著增长,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如果能与软实力结合,将更容易被接受。这是一种“巧实力”策略,因为随着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增强,邻国可能会因恐惧而联合抗衡。但如果中国能同时提升软实力,就能削弱这些国家联合遏制的动机。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强调要加强软实力建设,这一政策在习近平领导下得以延续。 中国的软实力困境与特朗普对美国软实力的削弱 中国在孔子学院和对外援助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其软实力战略的成效喜忧参半。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使数亿人摆脱贫困,以及其传统文化,确实是重要的吸引力来源。然而,民调显示,中国在软实力方面仍落后于美国,甚至在亚洲也是如此。随着特朗普制造的全球影响力空缺,中国或许能填补这一缺口,但这仍然有待观察。 然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公民社会,而非政府。政府宣传通常缺乏可信度,难以真正吸引他人,自然也无法有效地塑造软实力。中国需要给予公民社会更多发挥空间,但这与严格的党控制度难以协调。 美国的软实力一直建立在民主和自由人权的价值观之上 中国的软实力也受到其与邻国领土争端的限制。如果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驱逐他国渔船,那么开设孔子学院教授中华文化也难以产生正面吸引力。此外,中国咄咄逼人的“战狼外交”迎合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但在国际上却适得其反,甚至削弱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软实力效应。有趣的是,与毛泽东时代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输出不同,中国如今的软实力战略较少依赖普遍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宣传,而更多基于交易性关系。 相比之下,美国的软实力虽然也涉及交易性因素,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民主与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在冷战时期,一些欧洲人将欧洲视为两个帝国的分界点,但美国在西欧的影响力是“受邀帝国”,而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则是强加的。然而,随着特朗普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施压,以及他关于乌克兰的虚假言论,再加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上个月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激烈发言,欧洲及其他地区开始对美国作为民主联盟核心的承诺感到担忧。 特朗普认为战后建立的规则、机构和联盟体系让美国吃亏,迫使美国接受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并承担外国防务费用。他自诩为交易大师(“我一生都在做交易”),将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视为一桩糟糕的买卖。但他对“搭便车”问题的执念让他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掌控全球秩序一直符合美国的利益。 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对美国软实力并不友好。这部分是由于他的狭隘本土主义外交政策,他疏远盟友,退出多边机构,并用“美国优先”这一口号概括其对外政策。当特朗普试图破坏2020年大选后的权力平稳交接,动摇民主普世价值观时,美国的盟友更是忧心忡忡。2021年1月6日,暴徒冲进华盛顿国会大厦,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 民调显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的国际吸引力显著下降。在总统拜登任期内,由于他强调民主价值观,并恢复了对多边机构和联盟的支持,美国的软实力有所回升。但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历史,他若再度执政,软实力预计将再次下滑。 美国软实力曾遭挫折,但具备自我修复能力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的软实力曾多次遭受打击,尤其是在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然而,美国展现出了自我恢复和改革的能力。上世纪60年代,种族抗议让美国城市燃烧,反战示威者涌上街头,炸弹袭击大学和政府大楼。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以及两位肯尼迪遇刺。然而,在短短十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福特总统的诚实,卡特总统的人权政策以及里根的乐观精神,共同推动了美国软实力的恢复。 此外,即便是在越南战争期间,当世界各地的抗议者走上街头反对美国政策时,他们高唱的更多是马丁·路德·金的《我们终将克服》(We Shall Overcome),而非《国际歌》。这首源于美国民权运动的歌曲,体现了普世价值,也说明美国的吸引力并非仅依赖政府政策,而是很大程度上来自公民社会的力量,以及自我批评与改革的能力。 软实力资源往往独立于政府——如好莱坞电影、多元化新闻媒体和学术自由 与军事等硬实力不同,许多软实力资源独立于政府,并能够在政治动荡中依然吸引他人。例如,好莱坞电影中展现的独立女性或少数族裔抗争故事能够引发共鸣;多元,自由的新闻媒体,以及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也都是重要的软实力来源。此外,美国企业,大学,基金会,教会及抗议运动等社会组织,也能塑造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平示威本身就可以增强软实力。 相比之下,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在国会大厦制造的暴乱,既不和平,也对美国的软实力造成了严重损害。这一事件还凸显了特朗普如何通过“选举被盗”这一谎言加剧政治极化,并将其作为共和党内部的忠诚度测试。过去二十年,美国的政治极化趋势日益加剧,而这一趋势早在2016年大选前就已显现。许多参议员和众议员因害怕特朗普基本盘的挑战而噤声。 随着特朗普在亿万富翁马斯克的帮助下削弱民主规范,破坏机构,并推行所谓“统一行政权力”(unitary executive)的总统制,一些批评人士担心,2021年1月6日的暴乱只是美国民主衰落的前兆。特朗普对暴力抗议者的全面赦免更是加深了这一忧虑。如果这些趋势继续发展,美国的软实力将持续受损。 不过,美国民主仍有回旋余地。法院运作缓慢,但依然在发挥作用。如果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导致通胀上升或社会福利大幅削减,他可能在2026年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从而恢复一定的制衡。 此外,市场也能形成约束,而美国的联邦体制意味着权力并非集中于一处。在2020年大选中,民主政治文化造就了一批地方英雄,如一些州务卿和州议员,他们拒绝屈服于特朗普的威胁,坚守选举诚信。最终,这一选举结果在超过60起法院案件中得到维护,独立司法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民主毫无问题。特朗普的首个任期削弱了许多民主规范,而他在第二任期的行动使这一趋势加剧。社交媒体,尤其是特朗普和马斯克控制的平台,利用极端主义算法牟利,而人工智能的进步也让社交媒体更易受阴谋论操纵。政治极化问题远未解决,民主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 软实力只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它需要与硬实力相互补充而非矛盾。 民主价值观并非软实力的唯一来源,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治理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然而,在世界许多地方,民主与人权仍然是软实力的重要基石。真正的现实主义不会忽视自由主义价值观或软实力。但像特朗普这样的极端自恋者并非真正的现实主义者,美国的软实力在未来四年恐怕将面临严峻挑战。 ![]()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63df699a-efdb-4613-b070-80a763ec024e Joseph Nye coined the term for the influence countries exert through attraction. Here he sets out why exclusive nationalism is likely to prove a losing strategy Joseph S Nye Published March 8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