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乌克兰危局现两极:特朗普极限施压 斯塔默急筑防火墙 路透社伦敦3月5日消息,面对美国、欧洲和乌克兰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英国首相斯塔默坚持以“冷静应对”为原则,努力充当调停角色,试图弥合分歧。 斯塔默近期频繁强调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协调者”角色。 他的外交任务并不轻松,一方面要稳住欧洲,另一方面还要维持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良好关系,同时防止美国对英国加征关税,这对本就捉襟见肘的英国财政来说是致命打击。 在这一过程中,斯塔默意外与曾强烈批评英国脱欧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到了一起,并且还与特朗普建立了不错的私交。 英国官员透露,特朗普欣赏斯塔默的务实风格,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 特朗普上周四在白宫与斯塔默会面后的记者会上对他说“你是个很难缠的谈判对手……我不确定我喜不喜欢这种感觉,不过也行吧”。 特朗普还表示,斯塔默确实为解除美方加征关税的威胁付出了不少努力,不过他并未明确表示关税问题已经解决。 自今年初特朗普彻底改变华盛顿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后,斯塔默一直努力帮乌克兰争取支持,同时避免直接触怒特朗普。特朗普迫切希望尽快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不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愿意。 上周日,斯塔默在伦敦召集欧洲领导人举行会谈后表示,英国、法国等国正在筹备一份和平协议,打算提交给特朗普及愿意支持协议的“志愿联盟”,共同为协议背书。 斯塔默和马克龙都希望通过这次“联手调停”,既能改善各自在国内的形象,也能借机巩固欧洲安全体系,尤其是德国刚刚经历了数月的内政混乱,更需要外部稳定力量。 不过,斯塔默的声明并没有具体说明有哪些国家愿意派遣维和部队,或是迅速增加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 有些国家对派兵仍存顾虑。 例如波兰。熟悉波兰国家安全事务的人士透露,波兰正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被要求向乌克兰派兵,但波兰表示5月选举前不会做出决定。 英国仍对争取更多国家加入持乐观态度,但时间非常紧迫。特朗普已经通过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来加大施压力度。 斯塔默周日呼吁各国“加快行动步伐”,并表示“现在不是继续空谈的时候,是时候真正行动了”。 “冷静头脑”的外交风格 斯塔默是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律师,有时因缺乏幽默感受到批评。但无论是在白宫会谈上,还是在伦敦与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的后续会面中,他一贯冷静、务实的风格得到了广泛好评。 英国反对党保守党的前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周一在议会表示:“过去这个周末,他几乎没有犯任何错。” 虽然斯塔默还没有为乌克兰争取到美国的安全承诺,但他一直在修补美乌之间的关系裂痕,特别是上周五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激烈争吵,让双方关系跌至谷底。 一名英国消息人士透露,斯塔默一直在给泽连斯基出主意,告诉他怎么做才能缩小与特朗普的分歧。 周二,泽连斯基致信特朗普,表示愿意坐下来谈判。而就在那天早些时候,斯塔默还专门给泽连斯基打了电话,称赞他致力于推动和平的态度。 2月12日,特朗普意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这件事直接促使斯塔默加快行动步伐。当时,一名英国政府人士就用“冷静头脑”来形容斯塔默的态度,这个词后来也成了政府内部反复强调的口号。 紧接着,斯塔默在2月13日与特朗普派驻英国的特别代表伯内特(Mark Burnett)见面,当天特朗普还亲自打来电话。这是斯塔默与特朗普六次直接对话中的第一次,包括五次通话和一次面对面会谈。 在这期间,斯塔默还频繁与泽连斯基和马克龙通话。一名英国官员形容斯塔默和马克龙的关系亲密到“连张烟纸都插不进去”,并把这种“铁关系”直接展示给特朗普看。 “黑暗王子”再现江湖 斯塔默的团队表示,斯塔默已经在与特朗普的沟通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特朗普重申,美国会继续履行北约第五条款义务,即北约成员国若遭到攻击,所有成员国都将视其为对自身的攻击。 虽然美乌关系经历了不少挫折,斯塔默仍在继续起草和平计划。而他新任命的驻美大使,工党“救火队长”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也正通过各种渠道,努力稳住特朗普政府的态度。 曼德尔森因为擅长幕后谈判,被英国媒体封为“黑暗王子”。他上周日在美国电视节目中建议泽连斯基接受美方提出的矿产交易,并且“重新与特朗普站在同一阵线”。 斯塔默赌的就是,如果欧洲国家能拿出增加国防开支的承诺,并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乌克兰安全保障计划,特朗普最终会提供美方的安全支持。这对吓阻普京未来进一步挑衅至关重要。 曾担任英国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的前保守党议员埃尔伍德(Tobias Ellwood)表示,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并且做好最坏打算,必要时欧洲必须独立行动。 他说:“就像特朗普尊重那些敢于对抗他的人一样,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信念。” 斯塔默周二向内阁部长们汇报了过去七天的穿梭外交。他表示,各方已经达成共识,要共同推动一份能够带来“持久和平”的乌克兰计划。 斯塔默还告诉内阁成员,他会继续“全速推进”相关对话。 ![]() ![]() 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k ... ukraine-2025-03-05/ By Elizabeth Piper March 6, 20251:16 AM GMT+11Updated 2 hours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