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德国大选保守派将领导下届联合政府,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崛起

2025-2-24 06:30|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317| 原文链接

路透社:德国大选保守派将领导下届联合政府,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崛起  

路透社柏林2月23日消息,最新预测结果显示,德国反对党保守派在周日的全国大选中获胜,使得党首梅尔茨(Friedrich Merz)有望成为下一任总理,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取得了史上最佳成绩,排名第二。  

此次选举受到一系列暴力袭击的影响,并且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也进行了干预。

根据德国公共广播机构ZDF公布的预测,保守派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联盟赢得了28.7%的选票,紧随其后的是德国选择党,获得19.8%的选票。  

69岁的梅尔茨对支持者说道,今晚我们要庆祝,但从明天开始,我们将投入工作,外面的世界不会等着我们。  

梅尔茨即将开启可能漫长的联合政府谈判,但他的谈判优势并不强。

虽然CDU/CSU成为最大的政治联盟,但这一得票率仍是该党战后第二差的成绩。  

目前尚不清楚梅尔茨是否需要一个或两个盟友来组建多数派政府。如果必须组成三党联盟,政府运作将更加复杂,这可能会削弱德国的领导力。  

所有主流政党均已表态不会与德国选择党合作。  

根据ZDF的预测,现任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SPD)仅获得16.4%的选票,创下二战以来的最差成绩。绿党得票率为12.3%,极左翼政党左翼党(Die Linke)获得8.9%的选票。  

支持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民主党(FDP)以及新成立的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Sahra Wagenknecht Alliance,BSW)则在5%的议会门槛附近徘徊。  

梅尔茨承诺提供更强领导力  

梅尔茨没有任何政府经验,但他承诺要比朔尔茨提供更强的领导力,并与关键盟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使德国重新回到欧洲核心地位。  

他有条件地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更远程的“金牛座”(Taurus)导弹,而朔尔茨政府对此一直犹豫不决。此外,他认为欧洲必须坚定地依赖北约。  

梅尔茨是一名强硬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他将保守派政党推向更右的立场,被视为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截然相反的政治人物。

默克尔曾领导德国长达16年。  

因此,联合政府谈判注定将充满挑战,特别是在这场选战中,移民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德国选择党等问题暴露出深刻分歧。

在德国,极右翼政治因其纳粹历史而具有极大的污名化效应。  

这可能会导致朔尔茨在未来数月内继续担任看守总理,延迟德国推行迫切需要的经济振兴政策。

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萎缩,许多企业正面临全球竞争的压力。  

这一结果还可能在欧洲核心地带造成领导真空,而此时欧洲正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特朗普威胁要发动贸易战,并试图绕开欧洲推动乌克兰停火协议。  

德国民众对生活水平的悲观情绪,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  

对移民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2015年欧洲移民危机期间的“欢迎难民”(Refugees Welcome)文化相比,如今德国公众对移民的态度明显收紧,而德国选择党正是推动并利用了这一情绪变化。  

德国选择党创造历史  

去年11月,由于围绕预算支出的争议,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执政联盟破裂,最终导致此次选举的提前举行。  

此次选举期间,关于非法移民失控的激烈辩论成为核心议题,部分原因是近期发生了一系列由移民背景人士实施的袭击事件。  

此外,这次选举还受到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成员罕见的强烈介入,包括副总统JD·万斯和科技亿万富翁马斯克等人,他们公开支持反移民的德国选择党,并猛烈抨击欧洲领导人。  

根据出口民调,德国选择党成立12年来首次在全国大选中取得第二名的成绩。  

德国选择党联合党首魏德尔(Alice Weidel)在庆祝活动中说道,“这是我们历史性的胜利!”,支持者们挥舞着德国国旗。  

她说,“我们愿意进行联合政府谈判,否则,德国的政策将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德国选择党的崛起,加上极左翼政党获得一定份额的选票,以及德国传统大党影响力下降,正在让组建联合政府和执政变得越来越复杂。  

根据资本经济研究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目前尚不清楚哪些联合政府选项可行。  

该研究机构表示,如果再次组建三党联合政府,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三党协调立场比两党更具挑战性。  











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 ... set-win-2025-02-22/

By Sarah Marsh and Matthias Williams
February 24, 20255:16 AM GMT+11Updated 22 min ag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