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美国情报界担忧成为特朗普政府清洗行动的下一个目标

2025-2-8 09:05|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300| 原文链接

彭博社:美国情报界担忧成为特朗普政府清洗行动的下一个目标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联邦机构展开清洗行动,试图清除所谓的“忠诚度存疑”人员或浪费性支出。

这让国会议员和前高级情报官员担心,情报机构可能很快也会成为下一个整顿对象。  

特朗普政府或将矛头指向情报界  

目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主要情报机构暂时躲过了马斯克导的“政府效率部”(简称DOGE)及其他批评者的审查。但前情报官员警告,这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长期以来指责情报机构滥用权力,并带有政治动机。  

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前CIA高级官员保罗·皮拉尔(Paul Pillar)表示,没有理由认为这届白宫在对待情报机构时会比其他部门更加温和。  

皮拉尔补充说,特朗普一直对情报界心怀不满,原因之一是他们认定俄罗斯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干预并支持特朗普。

这一结论被特朗普坚决否认。  

白宫称清洗行动是“问责”措施  

一位白宫官员在匿名接受采访时表示,DOGE的行动可能让政府工作人员感到动荡,但其目标是履行特朗普提出的问责和提高效率的承诺。  

目前,马斯克领导的DOGE团队主要关注财政部和USAID。与此同时,司法部已采取行动,解雇联邦调查局的一批高级领导层。

本周二,FBI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名单,其中包括大约五千名曾参与调查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案件的特工。  

CIA已开始裁员,民主党议员警告潜在风险  

尽管国家安全机构被认为不受DOGE削减支出的影响,但CIA局长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仍然向部分员工提供了买断计划,理由是集中资源应对中国等优先事务,并配合特朗普削减联邦机构规模的整体计划。  

周三,民主党议员对一则报道称CIA向白宫发送了一封未加密的电子邮件,列出了过去两年内所有新入职员工的姓名,表示严重关切。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最高级别民主党人,康涅狄格州众议员海姆斯(Jim Himes)表示:“我尤其担心此次名单提交的背景,似乎有意大规模解雇临时员工。”  

特朗普任命的CIA副局长主张整顿情报系统  

周一,特朗普任命的CIA副局长埃利斯(Michael Ellis)被认为是其推动情报改革的重要盟友。埃利斯曾参与撰写《2025项目》(Project 2025)中的情报改革部分,该报告认为民主党任命的情报官员滥用权力,并主张清除“滥用职权的员工”。  

特朗普与情报机构的长期对立  

特朗普与情报机构的矛盾始于其第一任期。情报界的调查认定俄罗斯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干预,并支持特朗普,而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将其称为“俄罗斯骗局”(Russia hoax)。  

这一矛盾在2018年达到高潮。当时,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赫尔辛基举行联合记者会。面对记者提问,特朗普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结论表示怀疑:“普京总统说不是俄罗斯干的,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会是俄罗斯。”  

特朗普对情报界的不信任在其任期内持续加深。CIA一名官员曾举报特朗普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施压,要求其调查特朗普的政治对手拜登,此事最终导致特朗普第一次遭到弹劾。  

特朗普政府上台即展开清洗行动  

特朗普的情报机构整顿行动从他上任第一天就已开始。他立即撤销了50名前情报官员的安全许可,这些官员曾联署一封信,质疑有关拜登之子遗留笔记本电脑的报道是否涉及俄罗斯虚假信息。  

特朗普提名的情报主管强调内部整顿  

特朗普提名的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Tulsi Gabbard)在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表示,美国情报机构可能成为一个“危险的力量”,她认为2016年俄罗斯干预选举的结论是民主党试图削弱特朗普,并将其描绘成普京的“傀儡”。

但她也承诺将鼓励情报界保持独立性,欢迎“严肃质疑,审查和挑战既有假设的文化”。  

专家警告情报界清洗行动或导致寒蝉效应  

美国战略研究中心国家安全项目主任哈丁(Emily Harding)对可能发生的清洗行动表示“极度担忧”,特别是针对那些提供不符合总统预期情报的官员。  

哈丁说,“我可以想象,一些政府官员可能会把不利的信息解读为‘不忠诚’。如果情报界内部开始认为独立分析不被欢迎,那么这种寒蝉效应将极大削弱情报工作的独立性。”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homepage-asia

By Natalia Drozdiak
7 February 2025 at 4:01 pm AED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