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com:外星生命是否需要行星才能生存?科学家提出引人入胜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地球”从“地外生命”中去掉会怎么样呢?科学家最近探讨了这样一种有趣的可能性: 外星生命可能不需要依赖行星来维持自身的生命。 乍一看,行星似乎是寻找生命的理想地点。毕竟,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方是地球表面。而地球本身环境也非常适宜。我们的星球拥有深厚的重力井,将一切固定在适当位置,还有浓厚的大气层,使得地表温度适合维持液态水。 地球上还充满了像碳和氧这样的元素,这些都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地球还拥有充足的阳光,提供了几乎无限的自由能量。 正是基于这种基本设定,我们才在宇宙其他地方寻找生命。当然,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环境或奇异的化学反应,但我们仍然认为生命存在于行星上,因为行星自然地适合我们所了解的生命形式。 最近一篇即将发表于《天体生物学》(Astrobiology)期刊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质疑了这一基本假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是否有可能创造一个无需行星就能让生命繁衍的环境? 这个想法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疯狂。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不依赖行星的生存例子,那就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尽管这些宇航员需要不断从地球上运送大量的资源,但人类本身是极其复杂的生物。 或许简单一些的生物体能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至少,有一种已知的微小水生生物缓步动物(tardigrades),能够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生存。 任何在太空中的生物群落都需要应对几个挑战。首先,它们需要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维持内部压力。 因此,一个基于太空的殖民地需要形成一个膜或外壳。幸运的是,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它与水面和约10米深度之间的压力差是相同的。许多微观和宏观的生物都能轻松处理这些差异。 下一个挑战是维持液态水所需的温度。地球通过大气层的温室效应来实现这一点,但对于较小的生物太空殖民地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选择。研究人员指出,现有的一些生物,如撒哈拉银蚁(Cataglyphis bombycina),能够通过调整吸收和反射光线的波长来调节体内温度,本质上创造出一种不依赖大气的温室效应。 因此,一个漂浮的生物群落的外膜需要具有相似的选择性吸收能力。 接下来,它们必须克服轻元素的流失。 行星通过强大的重力保持元素不流失,而有机殖民地在这方面将面临困难。 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一个殖民地也会在数万年间逐渐失去轻元素,因此它必须找到自我补充的办法。 最后,生物殖民地必须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以便尽可能多地获取阳光。 至于其他资源,如碳或氧气,殖民地需要从一开始就拥有一个稳定的供给来源,比如小行星,然后在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一个闭环回收系统,以在长期内维持自身。 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研究人员描绘了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生物或生物群落的画像。 这个结构可能宽达100米,由一个薄而坚硬、透明的外壳包围。这个外壳可以将其内部水体维持在适当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内,并允许维持一种温室效应。 尽管这种生物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这项研究对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们的太空栖息地使用金属建造,并从地球运送空气,食物和水,但未来的栖息地可能会使用生物工程材料来创造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 来源: https://www.space.com/does-alien-life-need-a-planet-to-survive By Paul Sutter published 11 hours ago While such organisms may or may not exist in the universe, th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human endeavors in 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