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冥王星问题:是否是时候重新定义“行星”?

2024-10-25 08:25|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511| 原文链接

Space.com:冥王星问题:是否是时候重新定义“行星”?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盟(IAU)对“行星”的定义进行了投票。

结果,冥王星未能符合标准,被降级为矮行星。

自那以后,围绕行星的定义变得有些混乱,那么,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行星”了呢?

实际上,冥王星的降级并不算太冤枉。

“行星”这个词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天文学家在使用时一直比较随意。

对古希腊人来说,行星是任何“流浪的星体”,这包括太阳和月亮。随着哥白尼革命的到来,定义发生了变化:地球被认为是独立的行星,月亮被降级为卫星,而太阳被提升为中心天体。

这一定义沿用了200多年,直到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发现了天王星,皮亚齐(Giuseppe Piazzi)发现了谷神星(Ceres),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中的最大天体。

起初,天王星和谷神星都被归类为行星。但是当更多与谷神星共享相似轨道的天体被发现后,天文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毕竟,行星应该是独立存在的。

于是,赫歇尔提出将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天体称为“小行星”,而天王星继续被称为行星(这一决定当然有助于赫歇尔的个人声誉)。

即使到了1930年汤博(Clyde Tombaugh)发现冥王星时,天文学家对这些分类也已经比较满意。然而,冥王星的定义却显得牵强,它的轨道非常奇怪,体积也远小于其他行星,因此天文学家很快就开始重新审视如何分类这些天体。

从1990年代起,天文学家开始发现更多与冥王星共享相似轨道的天体。但真正改变局势的是2005年,当天文学家布朗(Mike Brown)发现厄里斯星(Eris),一个与冥王星大小相当且位于海王星之外的天体。

因此,2006年,当天文学家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盟会议上,一大部分与会者提议定义“行星”的标准。

现场分为两个阵营:地质学派认为行星应根据其外观来定义,而动力学派认为行星应根据其特性来定义。

简单来说,地质学派认为,行星应是那些自有重力足够大,能将自身拉成接近球形的天体。而动力学派则认为,行星应是那些能在其轨道上主导,并清理掉大部分轨道碎片的天体。

按照第一个定义,冥王星、谷神星及冥王星的所有共轨伙伴都将被归类为行星。

按照后一个定义,这些较小的天体将被排除。

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新的规则,而且围绕这些规则的争论不断。

例如,“接近球形”以及“清理轨道大部分碎片”这些定义本身并不清晰。

然而,规则的支持者反驳称,所有已定义的行星,从水星到海王星,都是极为圆润的,而绝大多数非行星显然并非如此。至于清理轨道,火星的质量是轨道上第二大天体的5000多倍,而冥王星仅占其轨道总质量的约7%。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最大的困惑在于非行星的子类。如果一个天体足够大到可以将自己拉成球形,但无法清理其轨道,例如冥王星或谷神星,它将被称为“矮行星”。天文学家常用“矮”来指代同类中的较小版本,如“矮星”和“矮星系”。

但矮星仍是星,矮星系仍是星系;它们只是更小一些。然而,矮行星却被明确排除在行星之外。

如果一个天体太小,无法将自己拉成球形,则被归类为“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并未正式定义为此类天体,但天文学家通常认为小行星是居住在内太阳系的小天体。彗星也被视为太阳系小天体。

此外,还有“微型行星”,包括矮行星和所有非彗星的小太阳系天体。别忘了还有“冥族天体(plutoids)”,冥族天体是位于冥王星轨道之外的矮行星,以及其他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太阳系小天体。

这的确有点乱,但这是我们试图与不断更新的太阳系知识相匹配的一种努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活跃的动态系统中,许多不同类型的天体彼此交互影响,我们努力定义的原因在于宇宙本身并不愿被轻易划分清楚。

目前,尽管这些定义并不完美,但我们可能还是应该继续使用现有的标准。随着我们不断发现新事物并加深理解,可以据此更新定义,希望未来能稍微简化一些。






来源:

https://www.space.com/pluto-prob ... inition-of-a-planet

By Paul Sutter published 2 days ago
Things have been a mess since Pluto's demoti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