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金融时报长篇报道:中国绿色转型的加速

2024-9-28 13:19| 发布者: dootbear | 查看: 1663| 原文链接

金融时报长篇报道:中国绿色转型的加速

在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覆盖面积相当于两倍曼哈顿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东南部海南岛附近高达埃菲尔铁塔的海上风力涡轮机叶片,展示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宏大抱负。

中国摆脱化石燃料的速度和规模超出了国际预期,甚至超过了北京自己设定的目标,这也让全球都注意到了这一变化。

今年7月,中国提前六年达到了1200吉瓦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目标,这足以每年为数亿家庭供电。

而且,这只是个开始:在建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中,大约三分之二都位于中国。

为了将偏远地区产生的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城市和工厂,中国预计到2030年将花费约八千亿美元,用于现代化输电网及其背后的软件。

这些举措是实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双重目标的核心:

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实现这些目标不仅有可能改变中国经济,还可能大幅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但要完全摆脱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中国当局需要推动对电力系统的政治敏感性改革,这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已经拖延了几十年。

许多分析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打击强大的国有煤炭行业,并建立一个基于市场的清洁电力调度系统。

上海的能源分析师David Fishman表示,"进一步的电力部门自由化将是实现进一步脱碳的必要条件"。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前所未有的投资,正值该国急切寻找新的长期增长驱动力之际。

上周四,中央政治局表示将在央行宣布重大货币刺激措施后,向经济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许多经济学家敦促政府通过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来刺激增长,而拟议中的能源市场改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步。

一个更加环保的中国的环境影响不仅关乎14亿人口或构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企业,还关乎整个地球。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工厂,也是最大的污染源,占全球排放量的约30%。

如果未来几年习近平的计划顺利实施,这种情况将不再是问题。澳洲智库气候能源金融的中国能源分析师董旭阳表示,"考虑到中国一切行动的规模及其重要性,几乎所有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或超额完成,都对气候和全球减排目标具有深远的影响"。

脱碳对于实现习近平长期以来的能源独立愿景也至关重要,这在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关系处于历史低点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对绿色技术的快速采用,及其随之而来的减少对能源进口的长期依赖,已经开始影响北京的地缘政治考量。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中国工业专家Ilaria Mazzocco表示,这一趋势已然改变了北京与油气丰富的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关系,而该地区正处于中国影响力扩展和美国影响力衰退的背景下。

清洁中国经济的努力也有望增强本土制造能力,为其他国家的绿色转型提供依赖的技术支持。这与习近平通过清洁技术出口来推动增长的计划相吻合,包括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锂电池。

Mazzocco说,"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脱碳战略得到了积极的反馈:气候政策的推动与能源安全和经济战略政策相契合。中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同时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增加。"

尽管北京长期以来为其绿色转型设定了宏大目标,但中国内外的环保人士仍对该国是否能够彻底摆脱对煤炭的依赖持怀疑态度。

在21世纪初的二十年间,中国燃烧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增加了约245%,到2021年达到了约110亿吨,是世界第二大污染国美国的两倍多。

环保人士最为担忧的是老旧燃煤电厂退役的缓慢,新煤电建设的回潮,去年中国占全球煤炭新增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以及北京去年开始对煤电厂提供固定支付保障,而不仅仅是支付它们所生产的能源。

多年来,国有煤炭企业、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国负责全国电力分配和传输的两大国有企业,一直深刻反对电力改革。

煤炭行业长期以来抵制更为灵活的电网系统,而这种系统对可再生能源有利。

全球顶尖的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分析师之一李硕表示,"煤炭行业在阻碍改革方面,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障碍"。

不过,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指出,技术进步可能会帮助"绕过这些政治僵局"。他提到了可再生能源和大规模电池成本的急剧下降,而这些电池在太阳不照耀、风不吹时,是关键的电力来源。

李硕说,“如果硬件具有成本竞争力,你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在中国取得进展的最简单方式。”

专家们认为,保持绿色资本支出的速度和规模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气候能源金融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北京在输电项目上投资了2947亿元人民币,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19%。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去年宣布的计划涉及35亿美元,涵盖44个州的58个输电项目。

大规模电池也需要更多投资。去年,高盛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需要约520吉瓦的储能,其中多达410吉瓦来自电池,约为2021年电池储能水平的70倍。

如果中国要实现习近平的碳排放双重目标,未来几十年全行业的支出水平需要大幅提高。

根据瑞银中国可再生能源、公用事业和能源研究负责人Ken Liu的说法,未来国内电力需求的上升和海外军事升级可能会阻碍习近平的绿色梦想实现。

许多专家认为,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崩溃后,电力需求增长将停滞。

但实际上,由于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量增加,交通系统电气化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存储的蓬勃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已经超越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这将在空前的资本支出时期增加电价压力。尽管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刘还指出,顶层政治对煤炭和核电的支持迹象有所增加,突显了中东和欧洲冲突后对短期能源安全的担忧。

刘说,"当我们看到乌克兰与俄罗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时,政府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更多。煤炭的95%是中国本土供应的,所以他们不需要向外寻找。"

习近平曾用成语“先立后破”来总结中国向清洁能源过渡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建立可再生能源是相对容易的部分。而整合新的,分散的和间歇性的能源来源则更具挑战性。

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达到了极限,超过一百个县市暂停了新建小型太阳能项目接入当地电网。至少12个省级行政区开始敦促太阳能运营商使用储能电池,以缓解摇摇欲坠的电网的压力。包括内蒙古和甘肃在内的风能资源丰富的省份要求风电开发商在允许建设之前必须与工厂签订协议。

但除了电池和输电线路之外,许多能源专家认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电力市场也至关重要。

位于英国智库Ember的高级电力政策分析师杨牧艺表示,在西方,电力市场主要是为了提高价格效率,国家的角色逐渐退居为监管者。而在中国,"哲学不同",主要驱动力是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电力市场广泛涉及实时供应和需求的定价和信息共享。

在中国,目标是确保所有可用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免费燃料成本而优先使用,从而减少对更昂贵和污染严重的化石燃料的需求。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建模,使用基于市场的系统可以减少约2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约15%的运营成本,这是区域协调带来的双倍效益。

国际能源署的两位分析师Camille Paillard和Jacques Warichet在提供给《金融时报》的分析中表示,过去三年,中国的电力部门改革"显然获得了动力"。

20多个省份已经建立了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其中几个市场正在向永久运营过渡。

分析师们表示,从这里开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市场的可行路径是将国家电网运营的现有跨省现货市场试点转变为全国市场。

与其在全国范围内试图实现电力市场的完全整合,不如创建一个二级模式,即在现有省级和区域市场的基础上运行一个全国性市场。

Paillard和Warichet说,"这非常适合中国,因为地方市场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并且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这将借鉴欧洲市场一体化的方法,在各国市场逐步耦合以支持区域一体化"。

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的分析师警告称,尽管对市场带来的潜在利益的认识日益增强,但根深蒂固的担忧依然存在。电价波动、能源安全和电力行业内部的失业,尤其是在严重依赖煤炭的地区,可能会减缓市场部署。

他们补充说,省级层面上中央指令的实施将是关键,如果中国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市场体系的话。

Lantau的Fishman表示,控制中国大部分电力系统的国家电网,面临着在2030年之前实现统一电力市场的"巨大"任务。

他表示,"我们在谈论的是将供应和需求条件统一覆盖全国大范围区域。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实际将所有省份、所有地区以及所有发电和用电地区物理连接起来,然后在其背后建立一个市场机制"。

北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打破电力买家和发电商之间的私下协议,这些协议涉及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千个国有集团。包括与私营部门联合开发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如三峡大坝,这些项目都是基于长期的有利条款融资的。

Fishman补充道,"真正的问题是:那些在某些供电协议下建设的无数燃煤电厂怎么办?这些协议被假设为是有保障的?"。

专家们表示,鉴于潜在的气候影响,中国在建立更复杂的电力市场方面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将是意义深远的。

去年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估计,在2011年至2019年,最新的可再生能源热潮之前,通过中国的中央计划运营输送电力,导致了额外的30亿吨碳排放,相当于去年印度的总排放量。

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自中国顶尖大学,他们补充说,由于一些中国省份缺乏市场定价机制,导致的额外排放量占年度电力相关排放量的20%。因此,在中国建立市场体系可能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中国崛起为绿色超级大国之际,正值许多外国首都与北京的紧张关系。

西方国家及其公司对依赖由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控制的经济感到担忧,原因包括北京的工业政策被指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支持了中国的一批崛起中的绿色冠军企业,导致了海外竞争对手的消亡。

此外,人们还担心支持中国崛起并挑战美国在一系列未来技术领域的霸主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西方政府将不得不在与北京的关系与自身气候变化承诺之间寻找平衡。

"美国和欧洲在气候政策方面的挑战核心是:他们认为在气候问题上行动太快,可能会在一个相当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使它们对中国产生依赖,"Mazzocco说。

对于全球制造商而言,北京的绿色雄心最终可能会与西方政府试图将生产转移出中国的政治压力发生冲突。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主要棕榈油生产商金卫资源的董事Gopul Shah表示,"一旦公司开始计算碳排放,并可能开始支付碳税或享受碳信用,供应链将发生变化。由于排放减少,可能会有一些制造供应链回流中国。"




















来源:

https://www.ft.com/content/4afdd319-230f-4763-8107-d8a43308dcfc

Edward White in Shanghai September 26 2024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