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二个婴儿。(ED Reg) 1 第一个八个月多,croup。查看的时候,她妈妈怀抱着婴儿,平静地叙述着病史,我边听边观察婴儿,她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症状看来比较稳定。那种专注而清澈的眼神让人印象深刻。父母在旁边,父亲并不插画,只是听她妈妈讲述整个过程。 2 第二个六个月多,呕吐。长得好可爱。大大的眼睛,看人特别专注、清澈。时不时地笑一下。 这俩个小朋友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父母都在旁边,肯定有焦虑又担心的,但是适度的,不过分干预的,婴儿那种安全感显而易见。表现出来的是那种清澈的无杂质的眼神,特别让人深刻。也偶尔会看见其他年龄组比如老年人有这种清澈的眼神,你一看就知道,她的父母一定很爱她,她的心灵很纯净,一定笃信着什么,不参杂一丁点杂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孟子说: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抑郁,其中之一就是与访谈者是否有eye contact。汉语里形容一个人鬼鬼祟祟,‘贼眉鼠眼’,‘眼神躲避’。在《人格研究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些长时间注视聊天对象的眼睛,并同样得到对方长时间注视的参与者,会更快地对眼前的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说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鲁迅在形容多年后再见闰土时:‘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又描述祥林嫂,‘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自然是患了PTSD。脸下垂现在可以拉皮,医美。偏偏眼神不能人工改造了。 人的视觉对人特别重要,我们所摄取的大部分信息是由视觉系统传递给大脑的。同理,输出信息也很多是从眼睛传递出去的,眼神是最不能伪装的。‘闭目养神’,当你疲倦的时候,闭上眼睛会避免各种信息的输入,然后就能气定神闲了,比如很多冥想、佛陀坐姿就是要闭上眼睛,眼皮肌是最繁忙的肌肉。多数成人每分钟眨眼14-17次,每天清醒的时候13,440 to 16,320 次。所以有空闭上眼睛哪怕一分钟,深呼吸,就可以带来片刻的放松。你仔细观察,人在各种极端情绪体验中,都是闭上眼睛的,比如过山车,吓得都闭上眼睛,因为大脑没有空间给眼睛了。人体各器官,眼睛是最接近大脑的器官了。 关于眼睛的成语: 火眼金睛、眉清目秀、挤眉弄眼、眼花缭乱、低眉顺眼、青眼相看、贼眉鼠眼、炯炯有神、目不暇接,回眸一笑、暗送秋波、横眉怒目等等。大家可以继续列举. 我时不时地拿起镜子,看看那个镜中人,眼神里是否还有光,如果没有光泽了,就表明需要去充电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充电的方式有: ‘在一个宁静的秋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树林中散步。阳光温暖着你的脸。微风轻拂,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树叶沙沙声。所有的思绪突然停止。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察落叶。呼吸时,整个森林也在与你一起呼吸。在那超脱的时刻,你与树木和大自然不再分离。你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你在一条泥土小径上奔跑。跑了几公里后,你感觉到血液在流动,肌肉在疲劳。然后,突然之间,你的身体变得像羽毛一样轻盈。疲劳消失了,你似乎被充满了无尽的能量。你的呼吸变得平静而稳定,几乎无法察觉。你感觉自己在地面上漂浮或滑行.......’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愿你的眼神永葆清澈。 这是周日早晨的碎碎念。 |